DC娱乐网

光明日报|宝鸡眉县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投用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镌刻着新中国建设伟绩的水利丰碑——霸王河渡槽,它如飞虹凌空,跨越山河,向我们展示着那个年代的钢铁脊梁与奋斗精神……”近日,在建成投用不久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营头镇营头村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一场党课正在进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平原持续干旱。1972年,伏旱更是长达38天,赤地千里,渭河断流,眉县及周边地区近两百万人面临严峻缺水困境。1977年10月,在大兴水利的热潮和粮食增产的需求中,石头河水库及其配套工程破土动工。

工程初期,缺专才、资金紧、设备少等困难迎面而来。上万名党员骨干和技术团队带领广大群众,历时8年建起一座1566米长、平均高度20米的石质渡槽,该渡槽成为目前西北地区最长的渡槽。

40多年来,眉县等县16万亩农田因这一水利工程而五谷丰登。西安、咸阳、杨凌等地数十座城镇也得其润泽。

在“服役”40多年后,原渡槽迎来光荣“退休”,为备用输水工程保留。今年9月,新的霸王河渡槽替代工程通水试运行。

为了纪念曾经为这一水利丰碑奉献过的奋斗者们,眉县县委组织部收集渡槽建设中的文献资料,用文字、图片、光影等呈现方式,在远眺渡槽的最佳位置建成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新阵地。

走进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眉坞水脉”“大旱之困”“历史抉择”“战天斗地”“水润眉坞”“饮水思源”6个板块一字排开,全方位展现了渡槽建设的艰辛历程与时代意义。

谈及当年修建霸王河渡槽的情景,建设者贾云宝记忆犹新。“当时技术落后、缺少机械、条件艰苦,但大家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肩挑背扛,一锤一钎,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这处教育基地的正式投用,不仅为党员干部学习水利建设史、传承奋斗精神,搭建起一处沉浸式‘精神课堂’,也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访客,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汲取团结奋斗、继往开来的磅礴力量。”眉县营头镇人民政府镇长薛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