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这张医药牌才真叫致命,美国的救命药原料几乎全攥在咱们手里! 美国医药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已经成了个大隐患。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的活性药物成分中,中国占了很大份额,尤其是抗生素类。像青霉素、头孢这些常用药,原料九成以上从中国来。要是供应中断,医院就得闹药荒。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暴露风险集中在这些关键原料上,涉及癌症药和急救药。去年疫情余波还在,就有短缺预警冒出来。 专家们说,这依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发力原料药产业,现在全球产能中国占大头。美国本土生产成本高,环保要求严,导致企业外迁。中国企业积累了技术优势,工程师队伍庞大,美国这边年轻人不爱干这行,缺口上万人。华尔街日报报道过,新泽西的药厂仓库里,化疗原料标签全是“中国制造”。这事儿让美国政府坐不住了,2023年推出回流计划,砸钱50亿美金想把产能拉回来,可到现在只提升了7%。环保成本一吨废水比中国高300刀,技术断层也补不上。 中国在原料药领域的霸主地位,不是吹出来的。全球抗生素原料,85%是中国供应。像7-ACA这种中间体,去年中国一家厂检修,美国医院就拉警报,限制用量。浙江台州医药园,200多家企业扎堆,生产1800多种原料,120种全球独家。氨氯地平的晶型技术,就捏在中国手里,美国想自产,得付专利费。 Exiger的报告说,美国90%的抗生素原料靠中国,这依赖在危机时能被利用。布隆伯格法报分析,重新上岸制造成本高企,疫情时暴露了风险,但短期难变。国会听证会上,官员承认供应链像沙滩上的房子,根基不稳。中国还往高端爬,胰岛素制剂通过FDA,价格低40%,挤进美国市场。年进口120亿刀,要是卡脖子,三个月内化疗药就短缺。流感季儿童退烧药原料断供,运输费翻三倍,这事儿真实发生过。 美国意识到这风险,早几年就开始行动。2023年的医药供应链回流计划,本想扶持本土企业,可进展慢。原因多,环保处理贵,技术工人缺。宾夕法尼亚新厂投产推迟,就因为招不到人,只能从中国挖角。高薪请技师过来指导,可这治标不治本。国会开了三次听证会,讨论风险应对,可方案老是卡壳。产业链几十年积累,不是拨款就能翻盘。 专家证词指出,泛药供应链重度依赖中国起始材料和中间体。特朗普时期就推本土制造,可泛药企业不买账,说成本太高。现在关税威胁下,有些公司计划回迁,但挑战大。公共私营合作被提上桌,地方激励吸引厂子落户。可时间线长,2到10年才能见效。USP的地图显示,半数以上API来自中国印度欧洲,地理集中加剧风险。激励优先审评泛药本土产,试着拉产能。 风险不光是经济,还牵扯地缘政治。美中博弈加剧,医药供应链成新战场。中国自给自足推得猛,但医药例外,还依赖美国技术。可美国这边更脆弱,报告说中国能控制全球API市场,尤其是 bulk APIs,像布洛芬95%进口自中国。视觉资本家的图表显示,美国常见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依赖中国进口。 ACSH指出,这依赖隐蔽,但规模大,贸易报复不用,单自然中断就够呛。国会报告呼吁政策改革,安全优先。可实际操作难,监管负担重,激励不对等。专家说,美国得建库存,多元来源,但短期靠中国支撑。Exiger报告强调,一第三抗生素溯源到强劳,这加剧道德风险。美国卫生部门承认,体系基础靠中国原料,危机时医疗比芯片更先崩。全球API市场,中国角色关键,Huahai公司有50多DMF备案,产复杂A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