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已经预测中美冲突:一旦爆发,美国称中国不能攻打美本土。若冲突真的爆发,美方又为何声称中方不得攻击美国本土?这背后究竟有何深层考量?其实新加坡总理已经多次预测过中美的冲突走向,别看中美双方发生冲突和新加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从国际格局审视,这一局势不仅牵动新加坡,更波及绝大多数国家。 李显龙生平里,外交视野特别开阔。他在多个场合谈中美关系,比如2021年对BBC说,两国冲突概率比五年前高多了。2022年在外交关系理事会对话,强调美国得在亚太保持存在感,别一头扎进对抗或干脆撤出。2023年又在访谈里讲,世界承受不起中美开战,经济、科技都得乱套。新加坡夹在中间,必须小心平衡,不站队但得看清形势。他2024年卸任前,还在论坛上说不管美国大选谁赢,中美紧张短期内缓不了。军旅背景让他对战略误判敏感,尤其台湾问题,他警告说那边容易出事,导致大国误读对方意图。 转到中美对峙核心,美国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别攻击本土?这不是单纯的嘴硬,而是战略底线。RAND智库2016年报告就假设,在中美潜在战争中,中国不会用常规武器打美国本土,只可能网络攻击,因为核门槛在那摆着。一旦本土挨打,美国公众支持率会崩,政府得面对国内压力。2025年5月路透社报道,美国军方在准备与中国长期战,承认本土基地可能成目标,但高层还是划红线,避免升级。美军预算2024年超1.8万亿,摊子太大,再来全面战,财政扛不住。中国这边,保持低调,不先动手,但南海巡航、台海军演是实打实回应,展示实力。 美国这种红线思维,其实是为了控局。盟友体系、全球基地是威慑工具,不是真想全面开片。欧洲盟友抱怨美国承诺不靠谱,北约峰会常有牢骚。如果中国真打本土,美国可能拉核按钮,后果全球买单。东南亚国家纠结死了,像越南、印尼,表面中立,实际两边做生意,怕丢中国市场又怕美国断链。新加坡总理们一贯这么说,李显龙2021年在彭博访谈警告,台湾误判风险大,2024年10月又在论坛重申,中美得管好分歧,别让小国成炮灰。 新加坡为什么总盯着中美博弈?地理位置决定命运,马六甲海峡是全球海运命脉,四分之一货物过这儿。中美在东南亚摩擦,航道一堵,新加坡港口经济直接趴窝。2025年4月,李显龙在工会对话说,贸易战让问题更糟,新加坡得预期更多紧张。当前总理黄循财2025年2月也讲,全球紧张升级,新加坡经济会受波及。美国玩双标,一边鼓动盟友在南海、台海动作,一边提醒别过火。中国靠发展反制,不主动挑事,但常态化举措让美国头疼。其他国家不想选边,怕当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