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个新闻,心都惊了。一个女子花7万买了个游乐场设施,回来直呼”太疯狂”。不是她买错了,是这玩意儿就一普通儿童滑梯,她觉得”太贵了”。可商家说”这可是进口的,安全有保障”。她可能刚想”就买个滑梯”,结果账单一出来,直接懵了。这不是”买贵了”,是”把消费,当成了可以随便冲动的冲动”。 说实话,这哪是”滑梯贵”,是”把价值,当成了可以随便标价的玩具”。多少人买个东西,就看个牌子,不看实际用处?你不是没想过”得问清楚”,是怕”说了,显得我太小气”。你把”进口”当成了”贵的代名词”,可滑梯就是滑梯,再进口也还是个滑梯。那个女子,可能已经看惯了”进口=贵”,就忘了”值不值”。这不是”傻”,是”把消费,当成了可以随便跟风的潮流”。 最让人心疼的是,这种”冲动消费”不是个例。多少人,一看到”进口”、“高端”就忍不住剁手?你不是没听过”买贵了”的新闻,是觉得”不会这么近”。可近就在这儿:你一松手,钱包就瘪了。那个女子,可能刚想”就买个安全的”,结果花了个天价。这不是”买贵”,是”把价格,当成了可以随便忽略的数字”。 更扎心的是,我们总在等”下次”。等”下次我多问一句”,等”下次别这么冲动”。可钱花了就没了,你永远等不到”下次”。那个商家,可能已经卖过无数个”进口滑梯”,就等着这种”不问价”的顾客。这不是”商家坑人”,是”把消费,当成了可以随便玩的把戏”。你不是没想过”得比比价”,是怕”说了,就显得我太挑剔”。可真正的消费,不是”看牌子就买”,是”看需要再决定”。 来评论区说说吧。你有没有因为”进口”、“高端”冲动消费过?比如买个杯子花了一百块,最后发现和普通杯子一样。或者你觉得,现在的人是不是太容易被”标签”忽悠了?也许你的一句”我上次也花五千买了个玩具,最后发现不值”,就能让另一个在”冲动”中的人多一分清醒。别让”就买一次”成了”永远的后悔”。真正的消费,不是”看牌子就掏钱”,是”想清楚再出手”的那一刻。 (案例来源:小莉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