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效率与安全”“隐私与尊重”如何平衡?

转自:沈阳晚报

“快递送上门后,系统显示签收的页面里,竟然有一张我家门口的照片,而且当时我家房门开着,屋里情况一览无余,感觉一点隐私都没有了!”10月14日,沈阳市民贺女士讲述她的经历时,表达了对快递上门拍照并上传到系统里的不满。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外卖上门、跑腿送货上门、快递上门服务的普及,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家门口被拍照,甚至是收件人“入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在快递员、外卖员、跑腿员追求的“效率与安全”,与收件人追求的“隐私与尊重”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

被拍家门、被拍背影市民吐槽不断

送货上门拍照的情况,在外卖行业比较普遍。“我经常会在下单时标注‘把餐放门口’。只要系统里显示送到了,肯定就会跟着一张骑手拍照上传的照片。如果骑手只拍门口的局部图片,我没啥意见,但有的骑手拍照片时把门牌号、走廊的情况拍得一清二楚,很让人反感。”和平区长白岛某小区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订外卖的几个平台都有骑手拍照的情况发生。

采访中,对记者讲述类似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近期,更有市民反映快递行业也开始拍照上传了。

“以前还真没发现,也就是最近一个月,只要有送货上门订单,查看系统里肯定就有一张家门口照片,而且我确认过是发件人、收件人都能看到的。让人很没有安全感。”市民曹先生说,他跟快递员交涉过,要求快递员从系统中撤回照片,快递员说只要是上传了就撤不回来了。为此,曹先生特意在家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提醒送快递上门的快递员不要拍照、否则投诉。

提起被拍照的事儿,市民刘女士气不打一处来。上周末夜里10点左右,刘女士的朋友给她发了一个跑腿订单。为了避免家里隐私过多泄露,刘女士只提供了楼号,并告诉跑腿员自己下楼去取。在接过物品后,刘女士问跑腿员是否要拍照,如果拍的话,可以对着物品拍一下。“跑腿员跟我说天太黑了不拍了。于是我拿着东西转身要上楼,这时候突然身后就亮了,跑腿员说了一句‘大姐天太黑了,我给照个亮’,当时我就觉得不太对劲,后来一查看系统,他拍了一张我的背影上传到了系统里,这简直太过分了。”刘女士说,事后自己特别想投诉,但又觉得投诉后平台可能会处罚跑腿员,善良的她还是忍了下来。

问题关键在于“知情同意”的缺失

快递员、外卖员、跑腿员为什么要拍照上传到系统里?记者与多位从业者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反馈这是公司或平台的要求。拍照是为了记录配送过程,避免纠纷。例如当顾客要求将外卖或快递放置在门口时,可能出现物品丢失或顾客后续质疑未收到的情况。通过拍照可保存证据,明确外卖/快递已按要求送达指定位置,减少因取件不及时导致的责任争议。

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该公司最近才开始要求快递员送货上门后,拍一张带定位信息的包裹图片到上传到系统里。“如果公司没有硬性规定,我们一般不会拍照。”他说。不过他也表示,已有多位收件人向他提出异议,于是他在上传照片时特别注意避免泄露收件人的隐私。

还有跑腿员告诉记者,拍照上传时也是提心吊胆的,担心收件人觉得侵犯隐私。一旦接到收件人的电话质疑,自己马上就会态度非常诚恳道歉,请求原谅,以避免被投诉。

“从公司、平台和快递员、骑手的角度看,拍照是一种自我保护,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留痕。这能有效减少快递和餐品未送达之类的纠纷,保护快递员和骑手免受不白之冤,也避免了平台和商家的财产损失。”10月14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庞大的订单量面前,电话沟通和当面签收有时效率较低,一张照片成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责任归属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因此,这一做法本质上是为了提升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陈礼腾认为,家门口的照片往往不仅拍到了快递和餐品本身,还可能无意中暴露门牌号等个人相关信息。从收货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未经允许拍照,这种做法确实触及了隐私。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拍照”本身,而在于“知情同意”的缺失。要化解这一矛盾,关键要在“效率与安全”与“隐私与尊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由公司、平台或快递员、骑手获得收件人的拍照允许。

经常接收快递的李先生认为,未经当事人允许的确存在泄露隐私的情况。他认为,为了减少纠纷,快递员送货后可以拍摄照片,但图片不必上传到系统中,如果出现纠纷,快递员再向公司或者平台提供相关照片即可。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