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79岁曹德旺退休一生专注“赚钱”与“捐钱” 铸就1657亿福耀玻璃捐160亿做慈善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潘瑞冬

10月16日,福耀玻璃(600660.SH、03606.HK)完成代际传承。79岁的曹德旺将董事长职务正式交予长子曹晖,为企业长达37年的创始人时代画上句号。

在资本市场与大众视野里,曹德旺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企业家之一。这源于他在实业与慈善两方面的成就。

曹德旺是“玻璃大王”。他一手创办的福耀玻璃已是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来自福耀玻璃。

曹德旺还是“中国首善”。根据他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的官网数据,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的累计个人捐款已达160亿元。他热忱教育,希望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他承诺捐款100亿元创办的福耀科技大学已于9月开始招生。

“真正的企业家要做到三点: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曹德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玻璃大王”曹德旺

几十年如一日做汽车玻璃,曹德旺引领了中国汽车玻璃行业走向世界。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福建福清,自幼家贫,初中就辍学为家计奔波,尝遍了生活的艰辛。

辗转过各种生计之后,1976年,已经30岁的曹德旺迎来人生转折点,进入福清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这家工厂是典型的乡镇企业,1983年已濒临倒闭。恰逢中央一号文件允许个体户承包亏损乡镇企业,曹德旺展现出果断和敏锐的一面,与4人合伙,以每年6万元承包费接下这个“烂摊子”。

他一上任就力推改革,把固定工资改成计件薪酬,上不封顶;实行三班倒让设备24小时运转,工人工资从18元涨到100元。改革立竿见影,工厂4个月就完成全年承包额,年底分红时,曹德旺一人分到6万多元,而其他合伙人因怕政策变动选择离场,他却坚持留下。在“短期利益”与“长期事业”间,曹德旺选择了后者。

真正让曹德旺与“汽车玻璃”绑定的,是1984年一次偶然的对话。那年他去武夷山游玩,挑着东西上车时,司机提醒,“小心车玻璃,破了赔不起,一片要几千块。”曹德旺愣住了。后来,曹德旺到汽修店转了转,了解到换一块前挡风玻璃就要6000元。他想,这么大的利润,为什么没有人做汽车玻璃?

怀揣着“造自己的汽车玻璃”的信念,曹德旺的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开始转型。1985年的5月,曹德旺的第一片汽车玻璃诞生。汽车玻璃市场空间巨大,曹德旺加大下注。1987年,41岁的曹德旺推动工厂转型,联合11名股东,筹资627万元,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1年,福耀玻璃进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福建最早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上市当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69亿元。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起步,福耀玻璃也一度尝试多元化,涉足房地产、装修等,玻璃核心业务反受拖累。曹德旺展现了企业家的自我批判与战略决断力,果断剥离所有非核心业务,将全部资源聚焦于汽车玻璃主业,将汽车玻璃卖到全球市场。这次“做减法”,是福耀玻璃成为全球“隐形冠军”的关键一步。

在全球化进程中,曹德旺也遭到了挑战。2001年,美国PPG等公司对中国汽车挡风玻璃发起反倾销调查。曹德旺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正面应战。这场耗时三年、耗资逾一亿元的官司,最终以曹德旺的全面胜利告终。

此后,福耀玻璃的全球化布局高歌猛进。截至2024年末,福耀玻璃国外的销售收入已经达175.55亿元,占比达44.72%。

刚出炉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福耀玻璃的营业收入达333.02亿元,同比增长17.62%;归母净利润为70.64亿元,同比增长28.93%,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目前的福耀玻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玻璃行业老大,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来自福耀玻璃。曹德旺也因此成为“玻璃大王”。

“中国首善”曹德旺

“企业家意味着奉献,要先立德、后建功,不是‘土豪’。”在曹德旺看来,企业家的意义远不止于创造财富。

在曹德旺的人生字典里,“赚钱”与“捐钱”同样重要。他常说:“人要有良心,我对社会始终抱着感恩的心态,我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社会。”他的慈善之路,并非功成名就后的点缀,而是贯穿事业始终的自觉担当。

曹德旺的慈善事业以“慷慨”与“严谨”而著称。他的捐款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的“豪迈之举”。根据其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的数据,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的累计个人捐款已达160亿元。

外界也有质疑之声,指责其“沽名钓誉”,对此,曹德旺的回应朴实而深刻:“钱拿出去谁都会痛,我形容是自己割自己的肉,就看你能割多久、会不会痛。能捐得出钱,我非常开心。”

他不仅“舍得”,更“懂得”如何做慈善。为了专业化、制度化地从事公益,2011年,曹德旺捐出个人名下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发起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这是中国第一家以金融资产(股票)发起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开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先河。

曹德旺给基金会定了两条铁律,一是捐赠资金必须100%用于公益项目,不扣除任何管理费用;二是每一笔捐款都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有一次,基金会向某灾区捐款,他专门派人跟进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部分款项未及时到位,当即要求相关部门整改,直到资金全部用于灾民安置才罢休。

曹德旺的慈善,从不局限于“给钱”,更注重“解决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他不仅捐出巨款,还协调福耀的生产资源,为抗疫一线提供物资支持;在贫困地区,他除了资助贫困家庭,还推动产业扶贫,帮助当地建立可持续的增收渠道。

在曹德旺看来,做慈善用的是他个人的钱,并非公司资金。他严格区分企业经营与社会回馈。曹德旺多次表示,“做慈善用的是我个人的钱,并非公司资金。”

财富方面,曹德旺以305亿元身家登上《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这已是他自2017年以来,第九次登榜。

“热忱教育”曹德旺

如果说办企业是曹德旺的第一人生舞台,做慈善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那么办教育,则是他站在国家与民族未来高度,进行的战略性投入与终极理想寄托。

曹德旺的教育捐赠,最早可追溯到多年前。他先后资助南京大学社会慈善学院、北京大学数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图书馆等,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从学术研究到设施建设,全方位助力教育发展。

曹德旺对教育的热忱,集中体现在他晚年倾注最多心血的福耀科技大学。2021年5月,他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宣布,首期投入100亿元,用于建设这所新型应用研究型大学。这一壮举,震惊了中国教育界和产业界。

他办大学的初衷,源于其作为“制造之王”的切肤之痛。因此,他将福耀科技大学定位为“成为中国制造业高级人才的摇篮”。曹德旺曾表示:“我这辈子就专注做‘一片玻璃’。”如今,他希望这所大学能为中国制造业培养千千万万专注于“一片玻璃”乃至更多关键领域的卓越人才。

2025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迎来首期50名本科生。曹德旺致辞勉励新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不仅要会思考,更要能动手;不仅要立足中国,更要面向世界。”

从做实业到做慈善,再到心系教育,曹德旺用他近80年的人生轨迹,诠释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最高境界。

日前,曹德旺卸任董事长,长子曹晖接过父亲的权杖。这位从车间工人做起,历经国内外市场多年锤炼的“创二代”,正式执掌1657亿元市值的福耀玻璃。曹德旺表示,“他和团队都很优秀,应该把公司交给他们去历练。”他希望福耀能成为一家“百年老店”。

随着曹德旺辞任、曹晖接棒,福耀玻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子承父业,传承的重点并非财富本身,而是价值观与文化理念。曹晖能否带领福耀玻璃再上新台阶,长江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