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江为脉诗为魂——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诗韵长江·经典诵读”活动侧记

深秋的黄石,正在唱响长江之歌。18日,在省委宣传部精心指导下,由黄石市政府与长江文化出版传媒集团主办,黄石市委宣传部、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诗韵长江·经典诵读”活动决赛及展演,在这里拉开大幕。这是一次以诗歌为媒、以长江为脉的流域文明对话,也是一座工业城市以文化为笔、写给未来的宣言。

江与城的共鸣:

从工业重镇到诗学舞台

黄石,这个名字曾以青铜的淬炼、铁矿的轰鸣、水泥的厚重镌刻进城市记忆。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一,它见证过“炉火照天地”的辉煌,也经历过转型阵痛。而今天,它选择以诗为媒,与奔腾千年的长江展开一场跨时空对话。

早在新春,黄石便主动谋划,将“诗韵长江·经典诵读”视为推动城市能级跃升、重塑荆楚文化标识的重要契机。从场地选址到环节设计、从主题选择到宣传推广,黄石以极高的文化自觉与执行力,完成了从“活动承办地”到“文化策源地”的身份转变。

活动主场安排在黄石西塞山,堪称“一步一景皆文化”。这里既是千年烽烟的主战场,也是长江诗词文化的地理坐标。身后是焕发新生的工业遗存,眼前是奔流不息的长江,远望可见西塞山轮廓隐现于秋霭之中。这一场景本身,就是一首无须修饰的立体诗——工业的厚重与诗歌的轻盈在此交汇,江水的流动与语言的韵律在此共振。

围绕活动的开展,黄石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精选出200余首最具代表性的长江诗词作品,编撰了《诗韵长江——长江诗词精选》一书,为此次艺术季注入了学术的深度与传承的厚度,让长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绽放新的光彩。

从长江流域10省市初赛500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百名选手,经历的是一场从“诵读技艺”到“文化体认”的升华。经过半决赛与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金牌诵读人3名、银牌诵读人5名、铜牌诵读人7名。这些声音的使者,将成为行走的文化名片,将长江的诗魂与黄石的情韵带向更远方。

诗与声的经纬:

经典如何被听见

诵读活动的核心是“声音”,但这次,声音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维度。

在内容编排上,组委会有意构建了一条纵贯三千年的诗歌长廊。从《楚辞》的浪漫奇崛,到唐宋诗词的恢宏气象,再到近现代诗作中的长江抒怀,最后落地于当代诗人的原创作品。这条脉络不仅呈现了长江诗歌的流变,更暗合了黄石从古至今的文化位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既是长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新时代长江故事的书写者。

一系列黄石本土原创节目的华彩亮相,将“黄石声音”自信地汇入长江文化主航道。

黄石本地原创交响乐《西塞山回响》作为序章,用音符完成了对黄石千年文脉的梳理。当低沉铜管与明亮号角交织,当打击乐模拟出矿钻开采的铿锵节奏,当弦乐描绘着江波荡漾的柔美曲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感受到:这是一座城市通过艺术完成的自我诠释。

“我们把这场活动看作黄石面向长江的述职报告。”活动总策划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讲述的,不仅是黄石的过去,更是它的未来。”

情景剧《西塞诗魂》则呈现了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叩问,诗人张志和、刘禹锡、苏轼、黄庭坚四位诗魂从他们的诗句中走来,带领观众重温了那场与西塞山的一见倾心。

8名铜牌诵读者通过《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描绘了黄石的现实图景,让工业城市的烟火气与人文之暖扑面而来。这些不同风格的声音并置,构成了长江文化多样性的生动注脚。

黄石原创歌曲串烧《黄石放歌》,则以更富烟火气的音乐形式,唱出了城市的灵魂。《西塞山前白鹭飞》《小燕子》《长江从我家门前走过》《等你来黄石》这些从本土生长出的旋律,用真挚的乡音乡情,展示了黄石人民生活中的鲜活样貌,完成了从“诗”到“歌”的情感升华。

最令人动容的环节出现在“诗韵长江·千古西塞”展演中。金银奖诵读者共同登台,朗诵历代西塞山题材诗作。当“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句子响起,当现代声光电技术将诗句投射在屏幕上,诗歌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可感知、可互动的环境艺术。

流域与时代的变奏:

当长江之歌在黄石回响

这场活动的意义,早已超越文化赛事本身,成为观察长江流域文明共同体构建的窗口,也是黄石展示城市转型的生动名片。

来自长江流域10省市的选手,在黄石期间不仅参加了比赛,更成为这座城市转型发展的见证者。他们探访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真切触摸了三千年厚重的青铜文明;漫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感受工业遗迹向生态景区的华丽蝶变。

“黄石给了我全新的震撼。”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国说,“它将宏大的工业历史遗迹,如此自信地转化为艺术的舞台、文化的载体。”

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谢东升表示:“对黄石而言,这场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推介,更是一次强烈的文化赋能。通过诗歌的媒介,黄石与长江流域其他城市建立了新的链接。”

“文化自信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能够以开放姿态参与文明对话。”黄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想证明:工业城市不仅可以有文化,更可以成为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诗韵长江·经典诵读”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千年文脉焕新出彩,让黄石故事远播四方。

当西塞山遇见长江月,当工业文明对话诗歌传统,黄石在这场“诗韵长江”活动中完成了自身的文化蝶变。这座城市用实践证明: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也在于创新;不仅在于回顾,更在于出发。

江水东流,不舍昼夜;诗歌不息,薪火相传。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中,黄石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声音”,而这条承载着长江诗魂与黄石精神的“声音河流”,正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奔涌而去。(通讯员未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