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层层加码,加税、技术封锁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的芯片产业本就承压前行,没想到 2019 年起日本直接跟牌,把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的供应阀门给拧上了。 这可不是临时起意的跟风,从 2019 年跟牌断供到 2021 年的布局,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时,美国刚用加税和技术封锁把中国芯片产业逼到墙角,大家正琢磨着从材料端找突破口,结果 2019 年日本直接把光刻胶、氟化氢这些 “芯片粮食” 的阀门拧死了,这操作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 要知道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底气有多足,制造芯片的 19 种主要材料里,它有 14 种能拿到全球第一,整个市场份额占了 52%,几乎是半垄断状态。 就说光刻胶,东京应化工业一家就握着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咱们当时根本找不到能直接替代的产品;还有硅晶圆,信越化学和 SUMCO 两家加起来占了全球 53% 的份额,等于全球一半多的芯片都得用它们的 “基底”。 更要命的是氟化氢,高纯度的品种日本几乎包了全球供应,而这东西是芯片刻蚀环节的必需品,缺了它晶圆厂的机器就得停转。 2019 年那波断供一来,国内晶圆厂立马慌了神。中芯国际当时刚准备扩产成熟制程,突然发现光刻胶库存只够撑三个月,紧急找替代供应商时才发现,国内能生产的光刻胶精度根本达不到 14 纳米制程要求,最后只能花三倍价格从韩国转口采购,光这一项就多花了 2 亿美金。 这还不是个例,华虹半导体当时也因为氟化氢断供,被迫关停了两条生产线,每天损失近千万。要知道 2019 年咱们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才 7.5%,材料端的依赖度更高,日本这一卡,等于直接攥住了咱们芯片生产的 “喉咙”。 你说这不是临时起意,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早在 2021 年,日本就已经在埋后手了。那年日本对中国大陆出口的半导体设备高达 120 亿美元,占它全球出口的近四成,比美国对华出口多了一倍,表面上合作得热热闹闹,背地里却在跟美国、荷兰偷偷签协议,谋划着更大范围的出口管制。 2021 年下半年,日本经产省就开始修改《外汇法》,悄悄把 23 种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列入 “重点监管清单”,当时还对外说是 “防止技术扩散”,现在看根本就是为后续加码做铺垫。 到了 2023 年,日本干脆撕破脸,让新的出口管制新规正式生效,这 23 种管制物项里不光有之前断供的氟化氢、蚀刻液,还加了涂胶显影机、高端刻蚀设备这些关键装备。 更狠的是审批环节,对日企对华出口增设了一大堆门槛,要提交用户资质、产品用途证明等一堆文件,光审批就得耗三四个月,等于变相禁止出口。 这波操作直接让日本企业自己都遭了殃,东京电子 2022 财年直接下调营收 2500 亿日元,社长河合利树都承认,一半损失都来自对华出口管制。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更惨,2023 年直接把设备销售预期下调 23%,但就算自家企业流血,日本还是咬着牙跟美国站一队。 其实最狠的地方在于,日本掐断的全是产业链上最没法替代的环节。芯片制造就像搭积木,光刻胶负责画 “设计图”,氟化氢负责 “雕刻”,少一样都没法推进。咱们当时花了大力气搞国产替代,可光刻胶从实验室到量产至少要 5 年,高纯度氟化氢的提纯技术更是卡了 3 年才突破。 2021 年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521 亿美元,但自主供应率还不到 15%,大部分高端材料都得看日本脸色。 这种情况下,日本在中美打得火热时突然反水,简直是精准踩中了咱们的 “七寸”,比美国的直接封锁更让人措手不及 —— 毕竟美国卡设备,咱们还想从材料端迂回,结果日本直接把这条路也堵死了。 现在回头看,2019 年的断供只是开胃菜,2021 年的布局才是真章,日本早就盘算着用材料优势换政治筹码,哪怕牺牲自家企业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这种踩着产业链痛点的操作,说是 “狠捅一刀” 一点不夸张,毕竟它手里攥着的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全球芯片产业的 “粮袋子”,一捏紧谁都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