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84年,贺子珍病逝,给她送行的人群中,有一男子不停大声哭喊着四个字,特别引人注目,他是谁? 贺麓成本名毛岸成,在他出生仅三个月时,父亲毛泽覃就在瑞金为掩护战友牺牲,自此,他也成了烈士遗孤,革命形势动荡,母亲贺怡(贺子珍妹妹)只能将他托付给远亲,“毛岸成” 这个身份从此被悄悄隐藏,一藏就是十四年。 直到1949年,母子才得以团聚,短短三天的相处是他童年少有的温暖,母亲为他戴上红领巾,告诉他人父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可命运太残酷,母亲为寻找毛家失散的孩子毛岸红,在乘车时不幸坠崖,车祸中,母亲用身体护住他,自己却没能生还,那枚曾为躲避敌人搜查吞进肚子的金戒指,沾满了她的鲜血。 母亲离世后,“毛岸成” 的身份彻底成了他心中沉重的印记,而姨妈贺子珍,就成了他人生中唯一的灯塔。 贺子珍将他接到上海,悉心照料,当时他因车祸左腿骨折,贺子珍为凑医药费卖掉从苏联带回的呢子大衣,每天凌晨五点就去医院排队挂号,再背着他往返七个科室治病。 同时,贺子珍给她立下两条铁规:一是不许对外透露自己是毛家人,二是必须做对国家有用的人,为了保护他,也为了让他专注成长,“毛岸成” 正式以 “贺麓成” 为姓名,开启了新的人生。 贺麓成用一生践行着对姨妈的承诺,他刻苦读书,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交大,后留学苏联,功课全优;1961年,他成为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投身 “两弹一星” 事业。 在戈壁滩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他顶着酷寒计算“东风 - 2”导弹关键数据,冻僵的手指在稿纸上划出了血痕。 当导弹成功升空,全国欢庆时,他却独自跑到沙丘后落泪,这份荣耀背后是他对国家的赤诚,也藏着对家族的牵挂。 几十年来,他的履历表“父母”一栏始终写着 “亡故”,身边同事没人知道这个沉默的业务强人,与中南海有着深厚渊源。 他刻意隐藏身份,默默在科研岗位上奉献,直到1984年贺子珍追悼会,这份压抑才彻底释放,灵堂上的一声声 “姨妈”是贺麓成对亲人离世的悲痛。 追悼会后,贺麓成开始与自己的人生和解,他告诉子女可以改回“毛”姓,传承血脉,自己却始终用“贺麓成”这个名字生活。 2013 年,80岁的他终于以“毛岸成”的身份来到父母墓前,胸前佩戴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一遍遍轻轻擦拭墓碑上“毛泽覃烈士”的字样,这一刻,为国铸剑的“贺麓成”与承载家族悲壮的“毛岸成”,在他身上完成了最终融合。 信息来源:人民文摘——共和国导弹专家贺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