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直播预告 | 漂浮在海上的发电机是什么?明晚 6 点,与阳江一起“驭风耕海”

转自:科普中国

2025

科普中国说

向海而兴

驭风耕海正当时

广东专场

蓝色粮仓,海洋牧场

珊瑚修复避风浪

海上风电发电忙

广东阳江

向海图强

10月21日(本周二)

18:00

科普中国说

“向海而兴驭风耕海正当时”

广东专场活动

聚焦阳江在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领域的

创新实践

精彩抢先知

本次活动邀请到四位专家学者

从海上风电、智能装备、

贝类养殖、珊瑚修复等不同领域

带你了解

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科技动态

驭风驭海,智创未来

樊天慧(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教授)

樊天慧教授团队用智能算法优化漂浮式风电平台设计,打造“海上不倒翁”,实现中国漂浮式风电零的突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把漂浮式风电拓展到强台风区域;以仿生灵感研制波浪推进长续航无人船,无需燃料、依靠波浪推进,助力海洋观测与生态保护。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我们正从“望海”走向“入海”,从“用海”走向“智海”

打造智能小船,启航逐梦深蓝

谢鹏(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谢鹏教授带你从零开始,亲手设计、制造并操控一艘智能小船或水下机器人。每一台成功航行的模型,都是跨学科知识的结晶:机械设计、电气控制、人工智能、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缺一不可。

扇贝“橙黄1号”的育种传奇

刘志刚(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占全世界的80%以上。贝类不仅是绿色健康的蛋白质来源,更在净化海水、固碳增汇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贝类品种退化和生态压力,刘志刚教授团队成功培育出新品种扇贝“橙黄1号”,该品种兼具壳色美、生长快、耐高温、存活率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等优势,助力渔民增收与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珊瑚礁的“重生”——

解码珊瑚修复的科学与行动

刘岚(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

珊瑚礁占海洋面积不足0.1%,却支撑了25%的海洋生物物种。但全球50%的珊瑚礁已经消失,气候变化、污染和过度捕捞加剧了它的危机。原位保护、断枝移植和帮助珊瑚有性繁殖等手段可以修复珊瑚礁,移植益生菌也有助于珊瑚恢复健康。而减少海洋污染、设立保护区、控制捕捞,都是让珊瑚自然恢复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见证科技起锚

耕海驭风,护渔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