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辉煌“十四五”奋力往前赶|池州:多维发力绘就宜居宜业城市新图景

大皖新闻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是每个城市管理者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池州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目标,从市容秩序整治、智慧治理升级到民生设施完善,打出一套城市管理“组合拳”,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持续擦亮了宜居池州的鲜明底色,市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

精细化治理让城市更宜居

10月16日晚,池州主城区百荷步行街的夜宵摊点群,成了当地“烟火气与整洁度并存”的生动写照。各摊位沿划线整齐排开,污水收集桶、垃圾分类箱有序摆放,市民穿梭其间挑选小吃,这份和谐得益于池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创新推行的“定点定时”经营模式。

今年以来,池州市城市管理部门指导属地通过划线编号定位置、限时间,配备执法人员值守,科学增设临时便民摊群点、西瓜销售点等措施,既解决了摊点群的经营场地难题,又最大程度方便了市民生活,保留了城市“烟火气息”。

建筑垃圾治理则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又一重要环节。池州市城管部门一方面要求全域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落实“一车一证、密闭运输、净车上路”标准,严防道路扬尘污染;另一方面创新采用“无人机+人巡”模式,对长江岸线、内河内湖等重点区域开展排查,确保生态敏感区不受垃圾侵占。为打通建筑垃圾处置"最初一公里",该部门以"科学规划、便民服务"为核心,在池州市建成180余个装修垃圾收集点,实现居民"家门口投放"。

为确保城区街道干净卫生,池州城区施行“机械清扫+人工普扫”联合作业,主次干道每日人工普扫不少于2次、机械化湿扫不少于2次、洒水降尘不少于5次;对商业街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使用小型环卫机械化设备,目前主城区道路清扫覆盖率达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稳步提升至90%以上,成功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15处。

民生设施方面,近年来池州市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4座、改建8座,完善除臭和雨污分流系统,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此外还新建公厕9座、改建10座,配齐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儿童坐便器等设施,并将69个中心城区公厕接入高德、百度地图,解决“找厕难”问题。市民刘女士感慨:“带娃找公厕,导航直达,还有专设的母婴区,省心又干净。”

科技+制度保障让管理更高效

打开池州市城管运管服平台,该市中心城区10余个责任网格的实时动态一目了然,“人巡+技巡”的联动机制,让问题处置跑出“加速度”。近日,贵池区清风街道网格员巡查时发现,某小区门口垃圾桶满溢,污水漫到了人行道,他当即用手机APP上传照片、定位,平台10分钟内便派单至环卫公司,不到2小时,清运车就完成垃圾清理与地面冲洗……

这样的高效不止于街头保洁。道路执法中,“城市大脑”对接车辆数据库,执法人员遇到违停车,轻点系统就能查到车主联系方式,及时提醒驶离,让车主既守了规矩,又不觉得生硬。长江岸线的建筑垃圾排查更显科技力量:无人机化身“空中侦察兵”,掠过地形复杂的滩涂,精准识别出多处人工难及的隐蔽垃圾点,再通过“发现—移交—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明确整改时限,后续“回头看”严防反弹,为长江岸线筑起一道生态屏障。

科技提效的同时,池州城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为执法装上“柔性刹车”,也筑牢了“规范底线”。执法实践中,池州市城管部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三书同达”制度,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重大决定法制审核、处罚结果公开公示。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城管部门制定的《池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梳理出70余项免于行政处罚清单,彰显了执法的“刚柔并济”理念。

此外,跨部门联动同样顺畅,该市城管、住建等部门联合印发《池州市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制度,推动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案件衔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当智慧环卫的机械臂拂过洁净的街道,当城市的烟火气在“定点定时”的规范里温柔绽放……每一项举措都在为池州这座秀美的城市注入美丽风景与民生温度。随着系列城市管理措施的逐渐完善到执行到位,未来,池州这座浸润着山水灵秀的城市,将成为更多人心中“推窗见绿、出门舒心”的幸福家园。

孟智超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