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白宫女发言人粗鲁回应记者:是你妈决定的。 谁能想到,美国白宫的记者会能活成村口吵

白宫女发言人粗鲁回应记者:是你妈决定的。 谁能想到,美国白宫的记者会能活成村口吵架现场?   当地时间10月18日的白宫记者会,本应是场严肃的政务沟通场合,结果因为一句粗鄙回应成了国际笑柄。记者本着职业操守问“美俄会晤为啥选布达佩斯”,27岁的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直接甩了句“是你妈决定的”,紧接着通讯主任史蒂文·张还补了句“你妈”。   这种完全不符合公职人员基本素养的言行,不是孤立的情绪失控,而是当前美国政治生态变味的集中体现。   就在同一天,全美50个州爆发了2700多场“拒绝国王”抗议活动,近700万民众上街谴责政府滑向专制,可白宫回应抗议的方式,是发了张特朗普头戴皇冠的合成照片。   要理解这场闹剧的根源,得先看看主角莱维特的成长轨迹。她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白宫新闻秘书,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就带着特朗普团队的鲜明风格。   她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天主教高中毕业后,进了圣安塞尔姆学院主修政治与传播学,上学时就创办广播俱乐部发表支持特朗普旅行禁令的文章,毕业后直接进特朗普团队实习,先后跟着新闻秘书凯莉·麦克纳尼,后来又当从众议员伊莉斯·斯特凡尼克的通讯主任。   这种完全在单一政治圈子里培养出来的“政治新人”,没受过传统政务沟通人员的职业训练,却把“战斗性沟通”当成了核心本事。   2024年特朗普竞选期间,她怀着孕还四处奔波,生完孩子四天就回岗位工作,这种近乎极端的忠诚度让她很受信任,但也让她彻底学了特朗普团队“用对抗代替沟通”的处事方式。   在他们眼里,记者不是需要平等对话的信息传播者,而是必须打垮的“政敌”,等常规的回避和抹黑不管用了,粗鄙的人身攻击就成了最后的招。   这种沟通方式的变味,本质上是美国行政权力边界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自从特朗普2025年1月重返白宫后,通过一系列行政命令拆分联邦机构,不顾州长反对往城市派国民警卫队,甚至要求司法系统起诉政敌,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正在被系统性破坏。   作为权力末梢的新闻秘书岗位,自然也没了职业光环,成了个人意志的传声筒。往届白宫新闻秘书就算面对尖锐提问,至少还会维持“礼貌性回避”的职业底线,可莱维特这些人连装都懒得装。   更讽刺的是,就在记者会闹剧发生前一周,特朗普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里反驳“独裁者”指控,说“他们称我为国王,但我不是国王”,转头就用AI生成自己头戴王冠驾驶战机泼洒污物的视频回应抗议民众。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派,早让政府公信力跌到了谷底。路透社/益普索最新民调显示,只有40%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的总统表现,58%的人明确表示不认可。   回到“美俄会晤选布达佩斯”这个被粗暴打断的问题本身,其实里面藏着合理的外交考量。布达佩斯是匈牙利首都,既是欧盟成员国又是北约成员国,同时和俄罗斯保持着相对缓和的经贸关系,选这样一个地缘政治平衡点举行重要会晤,本来能体现美国外交的策略性。   但莱维特这些人明显没耐心也没能力做专业解读,因为在他们的价值排序里,维护“领袖权威”比解释政策逻辑重要多了。   这种对专业主义的轻视已经渗透到政府运作的各个环节,联邦政府停摆都第三周了,民生议题早被抛到了脑后;移民执法引发的不满情绪在波特兰等城市持续发酵,官方回应却是编“城市陷入混乱”的瞎话。   当记者想追问政策细节时,得到的不是信息披露而是人身攻击,这本质上是用街头混混的逻辑代替了治理国家的理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粗鄙化的政治沟通正在产生可怕的示范效应。芝加哥的抗议现场,民众举着“抵抗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纽约时代广场的示威者穿着充气动物服装,用荒诞艺术反击政府对抗议活动的抹黑。   这些看似幽默的表达背后,是民众对政治失序的深深焦虑。当白宫把记者的正常提问当成挑衅,把民众的和平抗议当成敌人,整个社会的对话渠道就会慢慢堵死。   莱维特和史蒂文·张的两句“你妈”,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割破了本来就脆弱的官民互信。要知道,新闻发布会的意义不是表演政治姿态,而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政府官员的价值不是对领袖表忠心,而是为民众谋福利。   让人唏嘘的是,面对这么粗鄙的回应,那位提问的记者最后没选择追问,可能是早就习惯了这种沟通困局。当权力不再需要用理性论证来支撑,当公职人员不再需要用专业素养来武装,当异议声音得不到尊重性回应,所谓的“民主”就只剩个空洞的壳子了。   10月18日的白宫记者会和“拒绝国王”抗议,不过是美国政治衰败的一个缩影。从发戴王冠的合成照片到用脏话回应政策提问,这个曾经标榜“文明典范”的国家,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拆穿所有华丽的价值观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