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仅没有给战斧巡航导弹,还把泽连斯基说了一顿,结果双方不欢而散,而经过这次会谈,泽连斯基也终究认清了形式,开始表示愿意和俄罗斯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因为美国的态度太明白不过了,乌克兰必须要按照俄罗斯的要求停火,否则美国就停止援助乌克兰,泽连斯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能妥协,接下来就要看美国和俄罗斯首领会谈的结果了,如果美俄达成协议,那么乌克兰必须按照美俄达成的协议执行,其中必然会有两条,一是按照目前的交战线挺火,二是乌克兰必须要保持中立,不得加入北约。 乌克兰当前的军援依赖度超过70%来自西方,其中美国占最大份额。2023年美国国会批准的600亿美元援助中,实际到位已超450亿,但2024年新拨款迟迟未决。五角大楼数据显示,乌军主战装备如火炮弹药库存仅维持4到6周高强度作战,若美方暂停运输,前线将迅速陷入被动。这种结构性依赖决定了其外交回旋空间极为有限。 欧洲国家也在调整立场。德国2024年上半年对乌军事援助同比减少38%,法国则明确表示不会无限期支持。与此同时,俄罗斯2024年第一季度军工产能同比增长55%,坦克月产量达120辆以上。战场态势显示,俄军在顿巴斯地区推进速度虽缓,但持续施压,使得乌方实际控制区域较2022年峰值缩水约18%。 国际调解动向悄然变化。沙特、土耳其、巴西等国多次提出中立调停方案,联合国相关非约束性决议支持“基于领土现状的和平谈判”票数增加。历史经验表明,当主要援助方态度转变时,冲突方往往被迫重新评估战略目标,类似情况曾在1995年波黑战争中出现。 大国博弈下小国自主空间被压缩,战争终局往往由外部力量主导而非战场胜负。乌克兰的命运折射出地缘政治现实:主权诉求若脱离实力与外援支撑,极易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持久和平需平衡安全架构与区域稳定,单边让步难以维系长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