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般很少称赞自己的部下,但对陈赓却是个例外,曾经称赞陈赓说:这才是真正的将才!
这句话,是邓小平在1945年的上党战役时说的。
1945年9月,蒋介石一边与毛主席在重庆谈判,一边命令部队向山西上党地区的八路军发起进攻,刘伯承、邓小平为了配合毛主席在重庆的谈判,下令反击,打响了上党战役。
到了9月底,国民党史泽波部被八路军困住,阎锡山就派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两万多人去救援。
刘伯承、邓小平一边派陈再道佯攻长治,吸引援军南下,一边派陈赓沿路埋伏,消灭援军,也就是我军经常使用的“攻城打援”。
但是,等陈赓率领部队到达伏击地点后,却发现敌军并没有南下,而是在往北走。
原来,彭毓斌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败仗,已经没有斗志了,就先做了一个南下的样子,欺骗我军南下,然后率领部队往北逃窜!
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陈赓应该立即向司令部汇报,但是,电台却出了问题,联系不上了,怎么办?
伏击南下援军,是司令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谁也不能擅自改变计划,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是继续执行既定计划?还是改变计划,立即追击敌军?大家都在着急地看着陈赓,等着他下决定!
这种情况,是非常考验前线将领的,虽然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训,但擅自改变命令毕竟不是小事,如果打赢了还好说,一旦打输了,那就是大罪!但如果不做改变,继续执行既定计划,又会失去一个极好的机会,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这个决定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陈赓也是非常纠结,考虑了很久之后,终于下了决心,命令部队立即北上,追击敌军!
在陈赓的指挥下,部队很快就追上了逃窜的敌军,将其全部歼灭,取得了一场完胜!
这个消息传到129师司令部后,邓小平也非常高兴,不但没有怪罪陈赓擅自更改命令,还称赞他有临机决断的勇气,说:“这才是真正的将才!”
(参考资料:《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