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害怕了:我不是国王! 特朗普对全美举行2700场“不要国王”抗议活动,终

特朗普害怕了:我不是国王! 特朗普对全美举行2700场“不要国王”抗议活动,终于作出回应。他说:“我不是国王!我拼命工作,让我们的国家变得伟大,仅此而已。”接着,他补充:“我根本不是国王!” 美国在14日这天上演了一场全国性的“大游行日”,近两千场以“不要国王”为名的示威活动几乎遍布各州,规模大得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这些游行可不是简单的街头热闹,而是对特朗普政府在多个政策领域的不满集中爆发,从移民政策到公共卫生、再到教育体系,甚至连立法方式也成了抗议对象。   在美国,历史上最忌讳的就是“皇权”这两个字。建国初期,美国人就是因为反对英国国王的专制才独立的。 所以一听见“总统可以免于法律制裁”这种说法,很多人立刻就跳了起来,认为这是在挑战美国最基本的民主制度。 于是抗议活动迅速在全国蔓延,从大城市到小镇,很多人高举标语,喊的口号也很直接:“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也有人干脆直接写上“我们不要国王”。 这种情绪在美国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但这回的背景特殊,因为它不仅关乎一个人是否犯法,更是关于总统这个职位在美国法律体系中的定位。   特朗普看到这个局面,自然也坐不住了。他很快作出回应,强调自己不是国王,而是一个拼命工作、试图让国家变得更好的总统。 他还一再强调他不是在逃避责任,而是认为总统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一定的保护机制。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界限怎么划。 到底总统在任时能不能被起诉?如果能,什么情况下可以?如果不能,会不会变成总统可以为所欲为?这些问题正是美国最高法院现在需要理清的。   不过,这种规模的全国性示威,其实在美国也并不算罕见。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类似的群众性抗议,比如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2000年代初的反战游行。 再近一点还有“占领华尔街”和“黑人的命也是命”,每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爆发。这次的区别在于,抗议的议题非常多元。 不再是某一项具体政策引发的大规模不满,而是对整体政策方向的集中表达。可以说,这是一场合并发作的“社会情绪释放”。   说到底,这场关于“特朗普是不是国王”的争议,其实是美国社会对权力边界一次集体焦虑的体现。过去很多年,美国一直强调制度大于个人,总统也只不过是人民选出来的“临时工”。 但如果连这个“临时工”都可以不被问责,那制度本身就会失去公信力。所以这次抗议活动的意义可能不在于反对某个人。 而是在于提醒整个社会,民主制度必须一直被保护,不能让任何职位变成“无法质疑的权威”。可以说,这一天的两千场游行,不只是对某项政策的不满。 而是对当下整个社会状态的集中反馈。而特朗普的回应,虽然语气激烈,但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场抗议的影响不容忽视。 至于“是不是国王”,这个问题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讲究制度的国家里,领导人也必须面对群众的声音,哪怕这些声音是嘈杂的,是不统一的。 是情绪化的。正是这些声音构成了美国这个社会的复杂性,也让这场抗议不只是一个政治事件,更是一幅当代社会的群像。     参考资料:美媒:全美爆发“不要国王”大规模抗议 2025-10-19 16:50·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