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赞]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再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深刻感悟,他坦言,美国对中国实

[中国赞]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再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深刻感悟,他坦言,美国对中国实力的判断严重失误,中国的长远战略和综合能力让他刮目相看。从基建到科技,从人才培养到军事力量,他认为中国正以非凡的韧性和智慧走在世界前列。   (信源:中华网军事——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中方实力远比想象强大,领导层有战略眼光)   九月,在波士顿,前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给老家的精英们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他的话很坦诚,甚至有些刺耳:美国长期且系统性地低估了中国的实力。这可不是什么外交辞令,而是一个在中国待了三年的“局内人”,卸下重担后的真实诊断。   刚上任时,他嘴里的中国还是“最危险的竞争对手”。现在,他的警告变成了另一种调子:我们对中国的误判,可能会让美国付出无法想象的巨大代价。   这种代价并非一场计划好的战争,而是源于一次又一次误判后,擦枪走火的意外。伯恩斯的直白,其实是在拆解美国观察中国时存在的三重“时差”,这才是那份深刻“认知赤字”的根源。   第一重时差,是四年选举的节拍,对撞上了三十年一盘的棋局。美国的政治机器以四年为周期冲刺,一切规划都围绕着下一次大选。而中国呢?他们的规划视野动辄十年、三十年。这完全是两种时间观念的对决。   看看非洲就懂了。中国外长能坚持超过三十五年,每年第一次出访都雷打不动地去非洲,靠着修路建医院,一点点积攒信任。而美国领导人,近十年才去过一次,那种“一阵风”式的访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不下什么。这背后,就是长跑选手和短跑选手的根本区别。   这种短视也体现在投资上。中国一年的基建投资是美国的十倍以上,这不只是钱多,而是着眼未来的国家布局。反观美国,拜登政府好不容易批下的660亿美元铁路款,在专家眼里,连填补现有窟窿的一半都不够,更像是一份短暂的政治成绩单。   第二重时差,是用看单个零件的“项目思维”,去理解一个精密运转的“系统思维”。美国习惯评估一艘航母、一项技术、一个项目,却总是忽视中国正在编织一张张相互关联、极具韧性的系统网络。所以才会不断遭遇“认知意外”。   伯恩斯在北京到上海体验的那趟高铁,重点不在于350公里的时速,而是它背后连接着全国超过4万公里的高铁网。一座城市能同时开通5条地铁线,这展现的是基础设施的系统能力。对比之下,纽约191街地铁站百年不变的破旧,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军事上亦如此。美国政界常提及解放军“四十多年没打过仗”,认为这是致命弱点。但伯恩斯将解放军比作完整足球队,强调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而非单兵经验比拼。   中国新航母福建舰三年下水,电磁弹射技术稳定可靠,美国同类技术在福特级航母上故障不断,延误12年,这体现了系统效率的差距。   人才更是如此。中国34%的大学新生选择工程或STEM专业,这个数字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在为未来打造一个庞大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供给系统。而美国呢?这个比例只有5.6%,基础教育甚至在发达国家里垫底。人才系统的断层,未来拿什么去竞争?   最要命的,是第三重时差——正在急速扩大的“情感真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正在断崖式萎缩,这比任何技术差距都危险,因为它直接摧毁了理性与理解的基础,让偏见和谣言疯狂滋长。   数字惊人。2019年中美有500万人次游客往来,2022年仅剩19万;曾有1.5万美国留学生在中国,如今仅350人。这意味着下一代美国决策者中,很多人可能没与真实中国人面对面交流过,其对中国的认知全来自报告和媒体渲染。   这直接导致了信任的彻底崩盘。中美军方那条热线,关键时刻总因为官僚程序而失灵。伯恩斯自己也说,他任期内80%的精力都耗在处理摩擦和竞争上。当情感的连接断了,剩下的自然只有猜疑和对抗。   所以,伯恩斯的警告,不是在唱衰美国。他是在呼吁美国正视现实,赶紧弥合这三重致命的“认知时差”。认清一个真实的中国,不是示弱,而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在这个“谁都输不起”的时代里,寻找共存方式的唯一起点。继续活在自己的旧梦里,只会输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