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谁先坏规矩,谁先下牌桌。10月17日,美国的一艘豪华游轮原计划停靠上海港,因拒绝

谁先坏规矩,谁先下牌桌。10月17日,美国的一艘豪华游轮原计划停靠上海港,因拒绝支付高达1167万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取消挂靠中国港口。   这美国邮轮啊,以前觉得咱是“免费停车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能顺手收点“管理费”。现在咱也学会“美国式”记账了,你收我五十,我收你四百,人民币结算,童叟无欺。     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启动301调查,并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这招看似眼熟——不就是当年对付俄罗斯的“制裁三板斧”吗?但中国可不是俄罗斯。美国前脚刚出牌,中国后脚就甩出《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直接把球踢了回去。     根据中国新规,只要船舶由美国企业拥有、运营,或者美资持股超过25%,甚至悬挂美国旗或在美国建造,都得按航次缴纳特别港务费。   收费标准更是“阶梯式涨价”:2025年每净吨400元,2026年涨到640元,2027年880元,2028年直接飙升到1120元。   同一艘船一年最多收5次,而且只要在中国制造或空载来修船,就能免单。这招“精准打击”让美国资本瞬间慌了神。     首当其冲的是邮轮行业,以“RIVIERA”号为例,这艘净吨2.9万的豪华邮轮,一趟停靠上海港就得交1167万元。   邮轮公司算了笔账:跑一个航次净利润也就两三百万,交完这笔钱相当于白干好几趟,干脆取消挂靠。更惨的是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光谱号”,净吨16.84万,按2028年标准,一趟费用能涨到1.89亿元,直接把中国市场的利润吞掉40%。     但不是所有美国企业都选择逃避,美森航运的“曼努凯”号集装箱船乖乖在宁波港交了446万元,另一艘“MATSON WAIKIKI”轮在上海港交了1209万元。公司表态“不把成本转嫁给客户”,硬扛着也要保住中国市场。相比之下,马士基和赫伯罗特更“灵活”,直接把旗下美国旗船舶从中国港口名单中划掉,改道韩国釜山港中转。     这场“规则战”背后,是中美对全球航运话语权的争夺。美国想通过加征费用打压中国造船和物流产业,中国则用“股权穿透式”收费反制。   新规不仅覆盖传统美国籍船舶,还把触角伸到美资控股的船队,直接影响全球3120艘船舶。更妙的是,中国通过豁免条款(如中国制造船舶免单),变相扶持本土造船业,甚至吸引美国船东来中国修船。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影响同样直接。原本计划乘坐“RIVIERA”号的游客,行程被打乱后怨声载道;而美森航运等企业为了维持航线,不得不默默消化成本,短期内可能影响运费或服务质量。   但长期来看,中国政策倒逼本土供应链升级——上海已提出三年内将邮轮物资本地化采购从8%提高到20%,未来或许能减少对进口高端设备的依赖。     这场“邮轮拒付事件”只是开胃菜,美国单方面破坏规则,最终砸了自己的饭碗。中国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证明:在全球化时代,谁先掀桌子,谁就会被市场抛弃。   就像当年美国对俄制裁反而加速了能源格局重构,这次的“特别港务费”也将重塑全球航运秩序。毕竟,在规则的牌桌上,没有人能永远只赢不输。   来源:环球网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