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

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未来,美国耗资百亿建造的核动力航母,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艘造价高昂、承载着美国海军未来希望的核动力航母,却长期深陷技术磨合困境,战力形成屡屡延迟,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剧情,但它却真实地发生在了美国“福特”级航母上。 “福特”级航母那可是美国海军的心头宝,从2009年正式开始建造,到2017年服役,那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 它全长超过330米,排水量约11万吨,能搭载70到80架飞机,还采用了电磁弹射器、双波段雷达等一堆先进的电子系统,造价高达130亿美元,堪称是海上巨无霸中的巨无霸。 美国原本打算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福特”级,来取代老旧的“尼米兹”级航母,继续称霸海洋。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福特”号2017年服役后,用了近6年才完成首次海外实战部署(2023年),核心技术问题始终困扰着它。最受关注的电磁弹射器,虽是“福特”级的核心亮点,可靠性却长期不达标。 五角大楼作战测试评估办公室2024年度报告显示,其电磁弹射器和先进拦阻装置“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不足,导致舰载机出动效率低于标准,甚至至今未能实现F-35C隐形战斗机的电磁弹射部署。 雷达系统方面,原计划的双波段雷达因X波段雷达技术整合与成本问题未完全实现,仅保留S波段雷达,2023财年“复合训练单元演习”期间曾出现间歇性故障,实战中存在重大隐患。 除了技术问题,“福特”级航母的造价也大幅超支。首舰最初预算约105亿美元,实际造价高达130亿美元,超支约25亿美元。 后续维护和运营成本同样高昂,美国政府问责局数据显示,作为军费开支中的“吞金兽”,它早在上一任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因成本问题受到关注,特朗普曾公开批评电磁弹射器“昂贵且不靠谱”。 特朗普对军工项目浪费早有不满,他任内多次公开抨击“福特”级电磁弹射器项目,认为不如回归成熟的蒸汽弹射器。 要知道,他对F-35战斗机项目也有过类似批评,称其“造价过高且存在技术缺陷”。对于“福特”级这样烧钱又未达预期的项目,自然成为他重点批评的对象。 其实,“福特”级航母走到今天这一步,也不是偶然的。从历史背景来看,美国海军一直都很重视航母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航母可是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母的建造和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而且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型武器威胁,航母的生存能力也受到了挑战。 比如说,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出现,就让航母不敢轻易靠近敌方海岸了。 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在全球的霸权地位,需要在各个地区保持军事存在,这就需要大量的航母。 但建造和运营这么多航母,对美国的经济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特别是现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太好,政府财政压力很大,这时候再花几百亿美元去建造和维护“福特”级航母,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还有就是军事发展的角度,“福特”级航母采用了太多的新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听起来很先进,但实际上很多都还不成熟。 比如说电磁弹射器,虽然理论上比传统的蒸汽弹射器要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不断。这就像是我们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机,功能很多,但老是死机,那用起来可就太闹心了。 中国电磁领域专家马伟明,早从技术逻辑层面点出了美国的风险。他基于对电磁弹射技术的深入研究指出,新技术密集应用若缺乏充分验证,极易出现可靠性问题,美国急于将未完全成熟的电磁弹射技术量产上舰,可能会付出战力延迟的代价。 从“福特”级的后续表现来看,这一专业判断得到了印证,也体现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度。 对于“福特”级航母的未来,其实已有明确进展。美国海军通过持续维护升级(如2018年返厂进行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改),已让其具备实战部署能力,但核心技术的可靠性提升仍需时间。 它并非“烂尾工程”,而是新型装备技术迭代中必然经历的“阵痛期”,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发展模式,也让美军陷入战力衔接的尴尬。 不过,不管“福特”级航母的未来如何,它的经历都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军事装备的发展上,不能一味地追求先进,还要注重实用性和可靠性。 而且,在花钱的时候也要精打细算,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毕竟,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啊。 好了,今天关于“福特”级航母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大家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4
2025-10-21 18:49
老美不会缺航母,他们的工业能力也不软(据说有数艘同时在建)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3
2025-10-21 18:51
老美不会缺航母,他们的工业能力也不软(据说有数艘同时在建):感觉003绝不会是目标舰,东大还没有进入双兵营爆兵模式(参见052兰州级好055南昌级建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