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微风]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

[微风]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1934年,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在东京和郭沫若相恋并且怀了孕,郭沫若向她承诺,只要她打掉孩子,自己就离婚娶她。   但在于立忱做完堕胎手术后,郭沫若就不再和她联系,最终导致于立忱在1937年绝望地自缢身亡。   这段往事和于立群记忆中与郭沫若相识的场景形成了刺眼的对比,她记得正是在姐姐的葬礼上,那个从日本赶来、哭得“悲痛欲绝”的男人深深打动了她,当时她觉得郭沫若是重感情的人,却不知道那场悲伤的表演,正是自己悲剧人生的开端。   这一刻,于立群才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有多荒谬,她引以为傲的四十年婚姻,或许从起点就是一场骗局,她不再是丈夫的挚爱,而更像姐姐的一个“替代品”。   她多年来为丈夫整理手稿、甚至模仿他的笔迹代笔的付出,都变得毫无意义,充满了荒诞感,而郭沫若已经去世,她连当面质问的机会都没有,信件里的内容就成了无法反驳的事实。   于立群的悲剧,根源在于她一直把郭沫若展现给她的“形象”当成了真实的他,这位文坛巨匠在不同的人面前,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   对于四川老家的原配妻子张琼华,郭沫若只是名义上的丈夫,这段由家人包办的婚姻让张琼华独自守了半个世纪空房,张琼华的存在,反而让于立群一度觉得自己的婚姻是幸福且稳固的。   而对于日本妻子佐藤富子,郭沫若起初称她为“革命伴侣”,还写下“需谢我妻安娜”的文字,但在1937年,他却不告而别回到中国。   对于立忱,郭沫若则是一位用情书俘获人心的风流才子,可在需要承担责任时却选择逃避,尽显自私本性。   而对于立群,他又扮演起深情守护者的角色,用“凤目含潭”这样的诗句追求她,还在姐姐的葬礼上表现得悲痛万分,成功打动了她。   郭沫若展现的这份“深情”,于立群相信了四十年,直到看到姐姐的信件,她才知道真相,正如郭沫若的次子郭博评价的那样:“作为文人他光芒万丈,作为丈夫和父亲却一塌糊涂。”   最终,于立群用一个红木衣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衣架并非普通家具,而是姐姐于立忱生前送给她的遗物,她选择用这种方式离世,本身就是一种无声却坚定的表态,是对这场持续四十年的谎言的最终了断。   这个衣架曾经是姐妹情谊的见证充满了温暖,但在真相揭开后,它变成了连接姐妹俩悲剧的冰冷工具,时刻提醒着于立群:她们姐妹二人,都因为同一个男人走向了毁灭。   主要信源:(人民网——“抗战夫人”于立群:郭沫若病逝后自缢身亡;中国新闻网——《中华文摘》文章:郭沫若与他的三位夫人)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7
用户10xxx57 16
2025-10-30 22:54
衣冠禽兽
用户10xxx72
用户10xxx72 7
2025-10-28 18:36
这老东西晚死几年,估计万里长城都被他拆了
总要好运
总要好运 6
2025-10-31 09:59
渣渣郭[100]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4
2025-10-31 09:47
无聊。这种谣言造的,他夫人于立群是郭办主任,档案、资料由她整理,这么多年没发现吗?真是可笑。她两个儿子的死刺激她,后得了抑郁症,郭老活着时就得了,郭老去世后再受刺激而自杀。这种以讹传讹的无聊报道。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3
2025-10-31 09:53
中国有些人的劣根性,改不了的,造瑶诽谤,听风就是雨。尤其是关注他人私生活津津乐道,臆想加猜测,就像鲁迅先生所写的那样。心里肮脏龌龊看谁都能想象岀的场景也肮脏龌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