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虽然文王有许多的好处,但是他也有不当之处,这个不当之处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那么,画地为牢是怎么回事? 对此,在书中第二十三回《文王夜梦飞熊兆》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纣时画地为牢,止西岐有。此时东南北连朝歌俱有禁牢,因文王先天数祸福无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画地为狱,民不敢逃去。但凡人走了,文王演先天数算出,拿来加倍问罪。以此顽猾之民,皆奉公守法,故曰画地为狱。 在上面这段描写当中更加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画地为牢。 只是在这段解释当中咱们也可以看到,西岐之所以会有所谓的画地为牢,并不全是因为民风淳朴,而是因为文王姬昌的演先天数! 从此咱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画地为牢,实际上只是姬昌统治西岐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从表面上来看很人性化,实际上是体现了文王姬昌的霸道统治! 别的且不说,单说小说当中从姬昌对武吉画地为牢这件事来看,就能看出姬昌的霸道! 其一,囚禁了武吉,武吉的母亲怎么办? 其二,囚禁了武吉,是否能证明姬昌的英明? 假如武吉的母亲在这三天当中饿死了,或者是出现了其他什么意外,大家是斥责武吉呢?还是斥责文王姬昌呢? 如果是斥责武吉还好说,如果是斥责姬昌,是不是就会对西岐的将来产生不利的影响呢? 所以,姬昌只是考虑了画地为牢的作用,却没考虑此次画地为牢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后来,要不是武吉碰到了姬昌的大臣散宜生,估计这件事就有可能对姬昌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为在这件事上,姬昌的做法似乎与当时的纣王有一拼。 纣王在苏妲己的影响之下,对苏妲己是言听计从,不再听从其他任何人的话语。 而姬昌虽然没有受到别人的影响,却受到了他自己心魔的影响。 如果没有散宜生的及时提醒,文王那种优越感会逐渐的让他迷失方向,从而成为纣王那样的人。这一点咱们可以从散宜生的内心描写以及散宜生对文王姬昌所说的话看出来! 咱们先来看看散宜生内心的描写: 散宜生听罢,默思久之:“若论武吉打死王相,非是斗殴杀伤人命,自无抵偿之理。” 那么,散宜生为什么会“默思久之”呢? 原因就在于,散宜生看到了文王姬昌做这件事的不当之处。 所以,散宜生在“默思久之”,就展开了和姬昌的一段对话。散宜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释放武吉,让大家知道姬昌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 所以,如果没有散宜生的话,真的很难说,姬昌会不会发展成为纣王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