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下的“程序陷阱”。它企图把“刑事抢劫”包装成“经济纠纷”,把“赃物”当成“筹码”。一旦上桌,我们就输了! 这事得从安世半导体说起。这家公司原本是荷兰的老牌企业,后来经营不下去了,是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出手救了它。 2019 年开始,闻泰前前后后砸了 330 多亿,这可是真金白银,还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导体收购案,好不容易才把安世 100% 的股权拿到手,让它起死回生。 接手之后,咱们没少投入,在东莞建了大基地,现在安世全球七成的产能都在咱们这儿,41% 的封测任务也靠东莞工厂完成,每年能出上千亿颗芯片,宝马、大众这些国际车企都把它当成核心供应商。 可以说,是中国的资本和市场,让这家荷兰老牌企业重新风光起来,荷兰本该偷着乐,结果却干起了忘恩负义的勾当。 今年 9 月底,荷兰突然翻脸了,搬出一部 1952 年的《商品可用性法》—— 那可是冷战时期的古董法律,几十年都没用过,这次居然第一次启用,就为了对付咱们的企业。 9 月 30 号,荷兰经济部直接下了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 30 个分支机构的资产、知识产权,连人员调整都不准动,有效期一年。 更过分的是,第二天荷兰企业法庭连庭审都省了,上午收了诉状下午就判,暂停咱们中方 CEO 张学政的职务,还把闻泰持有的股份几乎全交给第三方托管,就留了 1 股当样子。 这哪是什么法律裁决?分明是早有预谋的抢劫!闻泰的高管都说,当地律师都觉得这程序太有问题,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这么快。 更让人恶心的是,这背后全是美国在搞鬼,6 月份美国官员就飞到荷兰,逼着他们换掉安世的中国高管,还说 “人事调整必须快”。荷兰就是美国的跟屁虫,为了讨好美国,连最基本的商业信誉都不要了。 他们嘴上说担心 “技术转移”,可连一点证据都拿不出来,纯粹是有罪推定。之前荷兰经济部还逼着安世建监事会,要对 20 多项核心事务有一票否决权。 小到超过 100 万美元的投资,大到技术合作、中国研发招人,都得他们说了算,甚至要求把中国和欧洲的内部网络切开。这哪是要 “保证独立性”,分明是想彻底架空中方股东,把安世变成他们自己的囊中之物。 本来以为抢了就完事了,可荷兰千算万算,没算到咱们手里握着真正的主动权。安世的核心产能在东莞,荷兰本土那点产能连三成不到,还都是低端活,核心生产数据都得靠东莞同步。 10 月 4 号,咱们商务部一出出口管制,安世东莞工厂的出货量直接从日均 3.8 亿颗降到零。冻结才 17 天,欧洲就扛不住了,12 家零部件企业停产,近 20 万个就业岗位受影响,宝马、大众这些车企急得跳脚,联名给荷兰政府写信,威胁要抵制荷兰的花卉和农产品。 荷兰这才慌了神,因为安世停产六周,欧洲乘用车出货量就得少七万台,荷兰自己每天损失 230 万欧元,连他们的支柱企业 ASML 都愁坏了 。 ASML 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中国,光刻机还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咱们刚出台稀土出口新规,他们能不急吗?于是到了 10 月中下旬,荷兰经济大臣突然改口,说要找中方谈判解决 “断供危机”。 可你看他们谈判的条件,居然要求中方 “保证安世留在荷兰”,半点不提认错,更不说归还管理权。这就是荷兰的阴险之处:他们知道自己理亏,也扛不住经济压力,但不想承认抢劫的事实,就想通过谈判把这事变成 “经济纠纷”。 一旦咱们坐下来谈,就等于默认他们的行为有 “协商空间”,等于承认那些被抢的资产是 “可讨论的筹码”,以后他们再干这种事,就有了 “先例”,其他国家也会跟着学。 之前安世收购英国的晶圆厂 NWF,后来英国也用新法律追溯审查,逼得咱们只能低价卖掉,这就是教训。这次要是再妥协,只会让西方觉得咱们好欺负。 荷兰现在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表面上要谈判,实际上是想把非法所得合法化。他们所谓的 “服软”,不过是被逼到墙角后的缓兵之计,心里根本没打算认错改错。 要知道,闻泰收购安世形成了巨额商誉,安世去年营收 147 亿,上半年净利润 12.6 亿,占了闻泰净利润的 266%,没了安世,闻泰主营业务都得亏损。 荷兰抢的不只是一家企业,是咱们中国企业多年的心血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他们想通过这种 “程序陷阱”,把政治干预包装成法律行为,把抢劫包装成协商,这如意算盘打得也太精了。 谈判可以,但前提必须是他们先纠正错误:归还管理权、解除资产冻结、承认行为非法。要是不满足这些,谈再多都是白费功夫。 千万别被荷兰的 “服软” 假象骗了,这陷阱一旦踩进去,损失的可不止一家安世,而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投资安全。 咱们现在有底气,核心产能在手里,反制措施也精准,绝不能让荷兰用一个 “谈判” 就抹掉他们抢劫的事实。这事关咱们的尊严和利益,半步都不能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