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防风庙会市集旺人气传文脉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廖莹

本报讯“来看看,都是自家扎的笤帚。”“手工编织的篮子,便宜卖嘞!”近日,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二都村防风庙会上,村民的叫卖声、欢笑声,交织成一片热闹的场景。

“师傅,你这笤帚怎么卖?”市集东面,一个简易的小摊前围满了人。摊位上,一把把手工制作的笤帚是热卖品。“我今年79岁,做笤帚30年了,一直都卖得很好,周边雷甸镇、洛舍镇都有人找我买。”摊主周祖勤告诉记者,还有不少单位找他定做,少则十几把,多则几十把。

“家里的笤帚都是我父亲自己做的,他去世后留下了2把笤帚。有一天,老妻跟我说笤帚都用坏了,要不要出去买,我一听,立马说不用买,自己做。”虽然是个新手,但从小看父亲扎笤帚,老周上手后慢慢摸索,渐渐掌握了这门手艺。“我还接过一个大单,是个开车路过的上海人,看见手工笤帚,特意停车问了价格,一下子就订了100把。”自学的手艺被肯定,老周特别自豪。

庙会现场人头攒动,乡亲们赏民俗、赶市集、走亲戚,古老的习俗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交融。在市集上,乡亲们拿出了看家本领,将自家种植的芋艿、红菱等农产品搬到摊位上,带来新鲜滋味;将娴熟的手艺带到现场,炸萝卜丝饼、手工牛皮糖,赢得大家的青睐。

市集另一头,尺寸不一、款式不同的手工竹篮子大受欢迎。“这个篮子小巧别致,适合摘草莓。”一位阿姨拎着小竹篮摆弄着,笑着跟摊主讨价还价。“我60岁开始自学竹编,这里的竹篮子、竹蒸垫、竹锅刷等,都是我自己做的。”73岁的摊主自豪地笑起来,靠着他肯钻研的劲头与精湛的技艺,这几年已经成为周边有名的老手艺人。

“近年来,防风庙会皆由村民自发操办。到了这一天,更有一份沿袭已久的默契在四里八乡间流转——周边村民便会如期而至,共赴一场市集。摊位上陈列的,并非为迎合游客而设的纪念品,多是些寻常家用的物品,带着朴拙的诚意与手作的温度。”下渚湖街道表示,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认同聚拢了人气,让传统习俗在摩肩接踵间,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