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贷款违规频发遭重罚,不良率高企压顶!万亿城商行换帅背后的自救焦虑

在2025年金融监管风暴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银行业成为罚单重灾区。第三季度金融机构罚没金额超10亿,环比暴涨191%,其中股份制银行单笔罚款动辄数千万的案例引发热议。而作为河南本土万亿级城商行龙头的中原银行,今年以来深陷罚单漩涡,贷款业务违规问题集中爆发,叠加业绩增长承压与高管变动,这座承载区域金融崛起期望的"巨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考验与转型挑战。

年内被罚375万贷款违规成重灾区

监管利剑之下,中原银行的合规短板持续暴露。最新披露的处罚信息显示,其洛阳景华路支行短期内因同一违规事由两度领罚,累计被罚80万元,案由均为"违规办理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更为严厉的是,相关责任人受到重罚,黄高富被禁止从事银行业9年,路黎明被禁业5年,张晓梅则受到警告处分。这一系列处罚不仅凸显了违规行为的严重性,更反映出该行在信贷业务全流程管控中的漏洞。

梳理2025年以来的监管记录,中原银行分支行已累计收到6张罚单,罚没总额高达375万元,违规问题几乎全部集中在贷款业务领域。2月,濮阳分行因"个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资金挪用偿还网贷、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不符"被罚90万元,触及房地产调控与信贷用途管控的双重红线;5月,南阳分行因"员工违规借贷客户资金、信贷核保失职导致冒名担保"被罚60万元,暴露了内部人员管理与风控流程的双重缺陷;7月更是遭遇"处罚月",平顶山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被罚35万元,安阳分行则因"贷款资金挪用质押、贷后管理缺位、服务收费超标"三项违规叠加被罚110万元,成为今年以来该行单张金额最高的罚单。

值得关注的是,中原银行的违规问题并非短期爆发。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已累计收到25张罚单,罚单数位列城商行第六,总罚金额达880万元,排名第八。连续两年的高频处罚表明,其信贷业务合规管理存在系统性短板,从贷前审查、贷中审批到贷后管理的全链条风控体系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部分分支行在业务扩张中存在侥幸心理,为追求业绩而放松合规要求。

不良率高企业绩增长陷停滞

作为河南省内首家资产规模突破万亿的城商行,中原银行的资产质量与经营业绩同样面临挑战。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总资产达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存款余额9436.75亿元,增幅6.1%,负债端表现相对稳健。但信贷投放却明显放缓,各项贷款总额仅增长0.1%至7150.16亿元,存贷比从80.33%降至75.77%,反映出该行在风险偏好上的谨慎调整,也可能与前期违规问题暴露后收紧信贷审批有关。

资产质量方面,中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较年初微降0.01个百分点至2.01%,但显著高于同期城商行1.76%的平均水平,在上市城商行中处于高位。较高的不良率意味着信贷资产面临较大的减值压力,而161.05%的拨备覆盖率虽较年初有所上升,但相较于行业优秀水平仍有差距,风险抵御能力有待加强。资本充足率指标虽呈现增长态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7%、一级资本充足率11.18%、资本充足率13.29%均较年初提升,但这一增长或与贷款投放放缓导致风险资本消耗减少相关,并非源于盈利积累或资本补充的主动发力。

经营业绩的疲态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上半年,中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5.63亿元,同比下降3.1%;归母净利润20.34亿元,同比微降0.8%,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从收入结构来看,利息净收入作为核心收入来源同比增长3.2%至110.5亿元,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净收益等非息收入均出现下滑,成为拖累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尽管成本端有所下降,但非息业务的疲软与资产质量压力,仍让该行的盈利增长陷入停滞。

对于一家依赖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商行而言,信贷业务是盈利核心,而中原银行在贷款业务上的合规乱象与投放放缓,形成了"风险上升-投放收缩-业绩承压"的恶性循环。若不能及时改善资产质量、优化收入结构,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进一步挑战。

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就在中原银行深陷合规与业绩双重压力之际,高管层迎来重大变动。近期,该行正式宣布周锋接任辞职的刘凯担任行长,这位具有河南省金融监管系统背景的"空降"高管,此前已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并拟任河南省管重要骨干企业领导职务。此次人事调整恰逢中原银行乔迁新总部,被市场解读为该行试图重塑管理架构、强化合规治理的信号。

公开资料显示,中原银行的成立与扩张充满"地方特色"。2014年底,在河南省相关部门的主导下,13家地市级城商行通过合并新设方式组建中原银行,承载着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支持中原崛起的使命。2017年赴港上市后,该行加速扩张,2022年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资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区域金融"巨舰"。但快速扩张也带来了管理整合、文化融合与风险管控的挑战,此次密集暴露的贷款违规问题,部分或许与合并后风控体系未能有效统一、分支行管理存在温差有关。

对于新任管理层而言,摆在面前的是一副"烫手山芋":一方面,需要彻底整改信贷业务中的合规漏洞,强化全流程风控,扭转罚单频发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启信贷投放,改善资产质量,破解业绩增长困境;同时,还需推进非息业务转型,减少对利息收入的过度依赖,提升盈利稳定性。这三大任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考验着新管理层的战略眼光与执行能力。

作为区域重要的金融机构,中原银行的稳健发展对河南经济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正朝着"强监管、严问责"的方向持续深化,城商行作为银行业的"第三梯队",面临着比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与风险挑战。对于中原银行而言,罚单不是终点,而是整改的起点。唯有以此次处罚为契机,痛定思痛,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技术赋能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规风控体系,才能真正摆脱当前的困局。

未来,中原银行能否通过高管更迭实现管理升级,能否通过合规整改重塑市场信心,能否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找到转型突破口,值得行业关注。万亿资产规模既是优势,也是责任,如何在规模与质量、速度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将是这家区域金融巨头必须破解的长期课题。而对于整个城商行群体而言,中原银行的经历也敲响了警钟: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唯有坚守合规底线、夯实风控基础,才能行稳致远,避免在监管风暴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