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可能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甚至连远东都可能归来!原因很简单——外蒙与远东早已和中国难分难解,从数百年的历史渊源到如今的经济纽带,全都在指向一个结果:重新合一。 这几年,俄罗斯一些学者嘴里冒出来的嗑,听着还真挺有意思。他们说,自家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快成了“老大难”,要是再这么被晾着,将来没准就被隔壁强大的经济给“软性整合”了。 清朝那会儿,外蒙古根本不是现在的独立国家,归朝廷的理藩院管着,用盟旗制度治理,跟内地的州县虽说管理方式不一样,但根子里都是中国的地盘。 远东更不用说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那一大片,早年都是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的辖地,海参崴还是咱重要的渔业港口,赫哲族、鄂伦春族的乡亲们在那儿生活了千百年。 后来全是被沙俄趁清朝内忧外患,用《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硬抢过去的,154 万平方公里,比 3 个四川还大,这账谁心里都有数。 再看现在的经济,那真是绑得拆都拆不开,比一家人还亲。外蒙古就 350 来万人,守着 156 万平方公里的草原,看着地盘大,经济上根本撑不起来,全靠跟中国打交道过日子。 2024 年的数据摆在那儿,中蒙贸易额都到 190 多亿美元了,蒙古 91% 以上的出口全往中国运,光是煤炭就占了 92%,咱天津港的货轮天天等着拉他们的矿。 反过来,他们超市里 80% 的日用品都是中国制造,连发电用的煤都得从内蒙古运过去。最实在的是,中国经济只要增长 1%,半年到一年后蒙古的出口就能涨 4%,经济能跟着涨 0.6%,这 dependency 简直刻进骨子里了。 前两年蒙古通胀率飙到 19%,出口还降了 14%,全靠中资接着他们的塔旺陶勒盖煤矿项目,修了条从煤矿到边境的铁路,运费全免,一年帮他们省 2 亿美元,这才缓过来。你说这种日子过久了,跟回到中国怀抱有啥本质区别? 俄罗斯的远东更不用提,那地方 78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住 600 多万人,还在年年减少,年轻人都跑莫斯科讨生活,留下的地盘快成了 “沉睡的宝藏”。 这片占俄罗斯 40% 国土的地方,GDP 贡献还不到 5%,要是没中国帮着开发,真得烂在那儿。这几年俄罗斯自己的学者都急了,说再不管着,远东就得被中国的经济给 “软性整合” 了,这话一点不假。 2024 年中俄贸易额都 2448 亿美元了,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三成还多,远东 50% 以上的资源都出口到中国。 咱投了 1600 亿美元在远东搞 79 个大项目,修铁路、建油气管道,俄罗斯干脆划了 696 万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给咱前五年免税、后续减半的政策,这不是求着合作吗? 现在远东的中俄边境,伐木场、农场的老板是中国人,工人也是中国人,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菜市场都直接收人民币。 同江铁路桥通了后,俄罗斯的大豆顺着桥就进了东北的粮仓,北极 LNG-2 项目产的天然气,通过咱建的管道往中国运,连远东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都用上了黑龙江对岸中国的清洁电力。 这些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年年在推进,基础设施连起来了,人员货物随便流,经济上早成了一体,这就是俄罗斯学者怕的 “软性整合”,说白了就是日子过着过着,自然就往一块儿凑了。 有人说国际法不允许,可国际法也讲实际啊。外蒙古虽说独立快百年了,但经济命脉捏在中国手里,他们 2023 年搞的《国家安全战略》喊着 “第三邻国”,可美国给那点钱根本不够看,日本援建个机场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后还得回头找中国。 俄罗斯在远东摆着太平洋舰队,搞着土地限制政策,可架不住经济实在不行,只能求着中国投资。 咱从来没提过要回领土,但经济纽带越缠越紧,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货运量比 2018 年翻了三倍,铁路、公路、电网全连起来了,这不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 “合一” 吗? 历史上这些地方本就是中国的,现在经济上又难分难解,你给我送资源,我给你送物资、搞建设,日子久了,民心和利益都绑在一块儿了。 俄罗斯学者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这不是谁强迫谁,是现实逼得大家往一块儿走。你想啊,远东的矿得运到中国才值钱,蒙古的煤得卖给中国才能换饭吃,咱的工厂也需要他们的资源,这种互补谁也离不开谁。 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基础设施更完善了,人员往来更频繁了,说不定真就像老辈人盼的那样,重新回到一家人的日子,这不是空想,是实实在在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