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次是彻底撕破脸了!就在10月17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公开宣布:要把所有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阿富汗难民全部赶走!一个不留! 巴基斯坦的“容忍”已经见底,10月17日,国防部长阿西夫在公开场合扔下重话:所有阿富汗难民,统统清走,一个不落!这是巴基斯坦几十年来最强硬的表态。 边境口岸人满为患,十几万阿富汗人带着锅碗瓢盆等着被遣返,有人哭着说:“我从小在这长大,现在却成了‘非法’。” 从1979年起,阿富汗战乱不断,每一波冲突都让大量平民涌向巴基斯坦寻求庇护,苏联入侵、美国干预、塔利班回归……这四十多年里,巴基斯坦像个没签合同的房东,一直默默接纳这些“临时租客”。 巴基斯坦境内大约有440万阿富汗人,其中接近一半没有合法身份,这意味着,他们既没有证件,也没有保障,却依然在这里生活、工作,甚至生儿育女。 过去巴基斯坦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靠国际组织的援助维持表面稳定,但这份“宽容”并不是无底洞。 这次驱逐潮的根子,说到底还是安全问题,过去两年,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频率节节攀升,特别是自塔利班重新掌权之后,局势几乎是按月恶化。 自2021年至今,恐袭事件增长了60%,自杀式爆炸更是暴涨了整整五倍,2023年一年内,24起爆炸袭击中,有14起被确认是阿富汗人所为。 这不是普通的安全隐患,而是实打实的生命威胁,巴基斯坦塔利班在边境地带活动频繁,而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对此基本睁眼闭眼,口头承诺多,实际行动少。 边境成了恐怖分子的“自由通道”,巴方再忍下去,就是自己埋雷。 除了安全困境,经济问题也是压垮巴基斯坦的另一块巨石,国内通胀居高不下、外汇储备告急、财政赤字连年扩大,巴基斯坦本身就已经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 如今还要负担几百万难民,对教育、医疗、交通、电力系统的压力几乎是毁灭性的。 更现实的问题是,难民大量涌入,也在抢占巴基斯坦本土劳动力的工作机会,尤其是在边境省份,大量低技能岗位直接被难民取代,激化了本地居民的不满情绪。 巴基斯坦有人坦言:“这些人有些已经在巴基斯坦出生,但他们并没有融入这个国家。” 这句听起来很克制的话,透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些难民既不是“本国人”,也不是“旅客”,他们处在一种灰色地带,长期存在,却不被承认。 塔利班掌权后的阿富汗,经济几近崩溃,工业体系瘫痪,失业率翻倍,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成问题,阿富汗目前的失业率比2021年翻了一倍还多,基础设施面临严重短缺。 这些被遣返的难民,有些从未踏足阿富汗土地,没有身份证、没有住处、没有社会网络,回去后简直就是“空降”,他们不是回家,是被抛向一个陌生的国家。 阿富汗代理政府公开抗议,称巴基斯坦的行为“没有人道精神”,并呼吁境内阿富汗商人撤资回国,国防部长更是直接表示这一决定“不可接受”。 但现实是,阿富汗根本没有能力接收这些人,大量返乡难民只能在边境搭帐篷临时过活,燃料、食品价格飞涨,已经开始影响阿富汗国内秩序。 驱逐难民这件事,不只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家务事”,它已经开始影响整个南亚的稳定格局。 首先,边境封锁直接中断了人流和物流,阿富汗高度依赖从巴基斯坦进口的燃料和粮食,一堵口岸,市场立刻失控,物价飞涨,黑市泛滥,社会恐慌加剧。 其次,巴阿关系本就因为“杜兰线”边界争议长期紧张,如今再加一把火,局势极可能升级,边境冲突一旦爆发,将牵动整个南亚安全局势。 更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此举也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区域内的“驱逐潮”或许才刚刚开始。 巴基斯坦这次真是豁出去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你不走,我就送你走,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但这个选择,不光会留下人道主义的创伤,也可能重新点燃南亚地区的地缘火药桶,阿富汗难民的去留问题,不只是人道危机,更是一次对整个地区秩序的冲击测试。 四十年恩怨成灰,谁来为今天的裂痕买单?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风暴,还远远没有结束。 信息来源:一则假新闻引发的外交争端:巴基斯坦强势回应“以色列”核武威胁——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