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乌克兰将我们收购的马达西奇公司收归国有,我们居然没有采取任何有力反制,这也间接鼓励了一些西方列强对中资虎视眈眈,存觊觎之心,荷兰只是第二个尝试抢劫者,如果这次再不将他打痛冶服,杀鸡儆猴,那么中国在海外几万亿的资产将血本无归。 马达西奇这百年老店的分量不用多说,苏联时期就顶着 “动力沙皇” 的名头,安 - 225 的 D-18T 发动机就是它造的,妥妥的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硬通货。可苏联解体后这家伙一路走下坡路,2014 年丢了俄罗斯订单更是直接腰斩营收,眼看就要把百年基业砸在手里,是中国天骄航空伸手拉了一把。 2016 年双方谈妥收购 56% 的股份,天骄不光掏了真金白银,还砸了 200 亿人民币在重庆建生产基地,满心以为能把这宝贝疙瘩盘活,顺便给中国航空业补上发动机这块短板。 结果没想到,乌克兰那边却突然变了脸。2021 年泽连斯基直接签法令把马达西奇收归国有,基辅法院二话不说扣了公司 100% 股份和全部厂房,转头就移交给所谓的犯罪资产管理局。 更讽刺的是,这波操作刚好赶在美国高层访乌之后,明眼人都看得出是给美国递投名状。天骄这边呢,除了 2025 年向海牙仲裁庭索赔 45 亿美元,就没见着更硬气的反制手段,这 45 亿赔偿到现在也没个准信,相当于眼睁睁看着 200 亿投资打了水漂,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乌克兰这步棋等于是开了个坏头,让那些盯着中资的国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原来动中国的资产成本这么低。 果不其然,荷兰紧跟着就凑了上来,2025 年 9 月直接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涉及资产足足 147 亿人民币。 这家公司是闻泰科技花 340 多亿收购的,专门生产汽车和消费电子用的功率芯片,压根不算什么尖端技术,荷兰却搬出 70 年前冷战时期的紧急法令,说怕技术外流影响 “国家安全”,二话不说就暂停了中方委派的 CEO 职务,逼着转让股权。 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全是美国在施压,6 月刚警告荷兰换掉中国籍高管,10 月荷兰就动手了,活脱脱一副跟着大哥抢东西的模样。 要知道中国海外资产可不是小数目,单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就早已突破万亿级别,更别提遍布全球的工厂、矿山和技术企业。 以前没乌克兰这档子事,海外资产就已经吃了不少亏,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当年因为管控漏洞,一笔期权投机就亏了 5.54 亿美元,中钢花 13.6 亿澳元收购的澳洲铁矿项目,也因为基础设施被卡脖子烂在了手里。 现在乌克兰开了先例,荷兰又跟上,等于给其他西方国家划了条 “抢劫指南”:只要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就能随便动中资资产,反正中国大概率只会走法律程序,不会来硬的。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纵容已经开始产生连锁反应。美国 2023 年就逼着荷兰管制 DUV 光刻机出口,2024 年又扩大限制范围,要知道中国 2023 年光从荷兰进口光刻机就花了 87.4 亿美元,占了全球进口量的 83%。 荷兰这边刚冻结安世,其他欧洲国家已经有了动静,不少中资收购项目突然被搁置审查,理由清一色都是 “国家安全”。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第一块倒了没拦住,后面的只会跟着往下砸,照这个势头,那些散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的中资工厂、研发中心,迟早都要被人盯上。 其实中方不是没有反制的筹码,之前荷兰第一次管制光刻机时,我们出台镓锗出口许可,立马就让西方企业慌了神,这些材料是半导体制造的必需品,一时半会找不到替代来源。 2025 年 10 月又把五种中重稀土纳入出口限制,而 ASML 的 EUV 光刻机零件根本离不开稀土,中国占全球 80% 以上的稀土供应,这招其实掐住了对方的七寸。 但问题在于这些反制来得太晚,也不够直接,乌克兰国有化马达西奇都四年了,才看到稀土管制的动作,荷兰冻结资产后也只是外交部和商务部发声明抗议,这种 “温和反击” 根本吓不住那些打定主意要抢东西的国家。 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乌克兰那次的纵容等于给中资资产贴了张 “可随意侵犯” 的标签,荷兰只是第一个跟风的,要是这次还不拿出能打痛对方的手段,比如直接限制荷兰急需的稀土加工技术出口,或者对荷兰在华企业采取对等措施,接下来只会有更多国家跟风效仿。 到时候别说几万亿资产血本无归,中国企业想再走出去拿技术、拓市场,只会比登天还难 —— 毕竟没人愿意把钱投到一个随时可能被 “国有化” 的地方,更没人愿意当任人宰割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