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

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就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这听着就离谱,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纯粹是颠倒黑白,可却偏偏有人愿意听。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要我说,这话听起来像句狠话,其实是句懒话——把现在的竞争压力甩给历史,好像美国的衰退全是尼克松的锅。   可真要还原背景,那会儿的中美破冰,是你情我愿的“急救配合”,根本不是谁“释放”了谁。   1972年,美国正被越南战争拖得半死,死伤几十万、财政透支、民怨沸腾;苏联又趁机在全球抢地盘,军力几乎赶上美国。   而尼克松和基辛格心里门儿清——要脱困,就得找个能牵制苏联的伙伴。   这时候的中国,同样压力山大,珍宝岛枪声未停,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还放狠话要动核武。   中国急需一个能打破封锁、松口气的外交出口,两边都焦头烂额,这才走到了一张桌子前,所谓“打开中国大门”,其实是美国先急着找钥匙。   再看过程就更明白了,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亲自飞来北京,《上海公报》一字一句都谈了好几宿,最后才定下“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搞霸权”这样的原则。   这不是施舍,是战略平衡,要真是美国“释放”中国,还能在文件里写“平等”?这分明是两个大国的理性交易,各取所需。   至于中国后来强大起来,跟尼克松那次握手关系不大,中国靠的,是自己的制度改革、制造业韧性和科技积累。   从联产承包到特区试点,从世界工厂到高铁出海,这一路都是靠几代人熬出来的。   美国要真觉得“打开门”是错误,那只能说明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恩赐感,低估了中国人干事的本事。   更讽刺的是,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反而赚得更多,贸易额从几十亿美元涨到几千亿,美企利润飙升,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就连中西部农民都靠中国市场吃上了稳定饭,结果现在倒好,特朗普嘴一张,全变成“中国占便宜”“尼克松犯错”。   这逻辑,活像商人卖货赚了钱,转头骂顾客买得太多。   所以说,尼克松不是放出“麻烦”的人,而是救了当时美国的人,真正的问题不在历史,而在今天的美国——内部分裂、产业空心、教育停滞,全靠甩锅中国维持信心。   历史不会替他们兜底,也不会为懒政背锅。   可特朗普显然不打算面对这些现实,他宁愿把话说得简单粗暴——“尼克松那一开门,中国就成了麻烦”。   这种说法听着爽,听众也爱听,因为不用想太多:只要把责任甩给历史,就能假装今天的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   可问题在于,历史不是工具,更不是替罪羊,中美破冰那一刻,双方都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美国是为了脱困,中国是为了生存。   要说错,唯一的错就是现在有人还以为自己当年是救世主。   事实上,美国这些年最大的毛病不是被中国“逼强”,而是被自己“掏空”。   制造业岗位的减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中国还没进世贸,机器取代人工、资本外逃、金融泡沫化,这才是真正的“工作杀手”。   可他们不敢说这些,因为这意味着美国要重建教育体系、修基础设施、补制造短板——那都不是一句口号能解决的事,所以宁愿编个“尼克松神话”,让选民相信问题是半个世纪前“放出了中国”。   他嘴上说“中国抢了饭碗”,可数据摆在那儿,美国企业在中国赚得钵满盆满,光苹果和特斯拉就能说明问题;美国消费者也实打实地受益,没中国制造,他们现在超市购物车里的东西至少贵三成。   而贸易战打了几年,结果是美国的通胀爬上去,农民拿补贴,制造商喊亏,消费者埋单,这哪是“赢了中国”?分明是自己把自己坑了一轮。   这几年,美国精英阶层越来越爱玩一种“历史改写法”——只要现实不好,就去挖历史的坑,说尼克松错了,说克林顿错了,说跟中国接触是“战略灾难”。   可他们忘了,正是这些所谓的“灾难”,让美国赢了几十年的红利,中国成了制造业中心,美国成了金融与科技的头部国家;中国的崛起推动全球供应链,美国资本赚得比谁都多。   真要说谁该反思,那也该是今天的美国自己,为啥好好的合作关系,非要被选举政治折腾成一场仇恨游戏?   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冷战那一套,中国不是苏联,美国也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   中美的关系更像一场长跑,拼的是谁更能持续创新、稳住社会、改善民生,谁都跑不掉,谁也别想靠嘴赢,美国要想真正解决“麻烦”,该做的是重新建设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继续找历史借口。   尼克松当年的破冰,是为世界打开了一扇合作的窗;特朗普如今的抱怨,却是在那扇窗前砸玻璃。   时代早就变了——能不能承认这一点,决定了美国未来几十年还能不能跟得上世界,真正的挑战不是“当年开门错了”,而是“今天能不能不关门”,历史不会背锅,甩锅也不能赢未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