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波通讯员陈红丽支灵通
近日,河南医药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万国运、王海蛟博士等在《BioactiveMaterials》期刊上发表题为“Light-CuredMillineedlePlatformDelivers"Nano-Pomegranate"forCombinatorialElectrodynamicTherapyandCuproptosisAgainstOralCarcinoma”(光固化毫针递送石榴样纳米治疗体系实现电动力疗法和铜死亡联合治疗口腔癌)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河南医药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及第一通讯单位,万国运博士、该校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嘉玉与河南工学院周迎迎讲师共同担任第一作者,河南医药大学杨志军教授、王海蛟副教授及安徽医科大学王咸文教授共同担任通讯作者。
由于肿瘤发生的复杂性和微环境耐药性,单一疗法往往难以根除肿瘤。电动力疗法(EDT)和铜死亡(Cuproptosis)作为新兴的抗肿瘤疗法,因其独特优势已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研究工作基于微针(Microneedle)递药系统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光固化毫针(Millineedle),作为肿瘤原位给药工具,用于共同递送石榴样纳米载药体系(N-PG/NSC)和Cu²⁺,以实现口腔癌的电动力和铜死亡联合治疗。该N-PG/NSC平台由负载铜离子载体NSC319726的铂掺杂树枝状介孔大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Pt@DLMSN)构成,具有双重治疗作用。该光固化微针确保了药物在肿瘤内的精准递送和低泄漏,同时触发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从而启动抗肿瘤免疫。配合TLR7/8激动剂R848联用时,该平台能引发系统性免疫激活,有效抑制原发性和远端(Abscopal)口腔肿瘤。
作为首次报道的微针辅助药物递送、耐缺氧EDT与铜死亡疗法的整合,该工作建立了一个可转化的多模态癌症治疗范式,将局部细胞毒性与免疫重编程相结合,有望提升临床疗效。
据悉,BioactiveMaterials为生物材料领域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