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88年,一个叫叶依奎的老头哆哆嗦嗦地回到大陆。下了飞机,他没回家,直奔组织,

1988年,一个叫叶依奎的老头哆哆嗦嗦地回到大陆。下了飞机,他没回家,直奔组织,当着所有人的面,他撕开自己棉袄的内衬,掏出一份发黄的名单,说:“我叫谢汉光,我回来了。 在场的人瞬间愣住,这个名字在尘封的档案里躺了四十年,早已和“失踪”“牺牲”的标注紧紧绑定。谁也没想到,这个顶着陌生名字、满脸皱纹的老人,竟是1948年潜伏台湾的中共地下党员谢汉光。那份藏在棉袄里的名单,纸页脆得仿佛一碰就碎,上面记录的却是二十多位潜伏同志的联络暗号和接头地点,每一个字都浸着岁月的重量。 谢汉光的潜伏之路,从踏上台湾岛的那一刻就注定铺满荆棘。1948年,他受组织委派,以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份潜入台湾,负责搭建地下交通线,接应后续同志。可没等工作完全铺开,1950年“白色恐怖”席卷全台,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整个地下党组织瞬间崩塌,数百名同志被捕遇害,谢汉光成了国民党特务全城搜捕的目标。 为了活下去、为了保住那份至关重要的名单,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在深山里的农场做过帮工,在偏僻的乡村种过庄稼,白天不敢与人多言,夜晚就着煤油灯一遍遍抚摸名单,把每个名字刻进心里。四十年来,他不敢用真名,不敢写信回家,甚至不敢在梦里喊一声亲人的名字,怕梦话暴露身份。棉袄的内衬被他缝了又拆、拆了又缝,名单始终贴在胸口,感受着自己的心跳,也守护着同志们的希望。 有人问他,这么多年孤身一人,有没有想过放弃?谢汉光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却摇了摇头。他说在最艰难的时候,曾躲在山洞里饿了三天三夜,看着名单上的名字,就想起出发前组织的嘱托:“守住名单,就是守住未来。”他见过战友被特务抓走时的从容,听过刑场上的慷慨悲歌,这些记忆像火种,支撑着他在黑暗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回到大陆后,组织核实了谢汉光的身份,那份名单上的同志,有的已经牺牲,有的失联多年,但这份迟到四十年的“答卷”,依然让所有人动容。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功,没有光鲜亮丽的履历,却用四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当有人给他颁发荣誉证书时,他只是颤抖着接过,摩挲着上面的字,轻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可惜,没能早点回来。”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像谢汉光这样的潜伏者还有很多。他们隐姓埋名,深入虎穴,用青春和生命为革命事业铺路,很多人甚至没能等到胜利的那天,就永远留在了陌生的土地上。谢汉光的幸运,在于他活了下来,完成了使命;而他的坚守,更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那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绝不背弃的忠诚。 四十年风雨沧桑,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改不了他的初心;四十年隐姓埋名,磨平了他的棱角,却磨不灭他的信仰。谢汉光用一生践行了对党的承诺,这份坚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