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访问苏联时,准备好了发言稿,但邓小平说:这份稿子有问题,有两个地方要修改一下。
这件事发生在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要召开第20次代表大会,朱老总就率领一支代表团去参加,邓小平也在其中。
因为正好赶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周年,苏联方面就邀请朱老总发表一次讲话。
朱老总也是责无旁贷,就和秘书连夜写了一份发言稿,对中苏友好进行了高度评价。
朱老总写完后,特地把邓小平叫去,让他帮忙看看这份发言稿,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邓小平看完后,说总体上写得很好,但是有两个地方最好能修改一下。
哪两个地方呢?
第一个是不要只说苏联对我们的支持和援助,也要写我们对苏联的支持和援助,这是相互的;
第二个是评价苏联援助时要注意分寸,比如其中有一句话:“苏联对中国人民恢复和发展自己国家经济的努力,给予了巨大的、全面的、系统的和无私的援助。”邓小平建议把“巨大的”三个字去掉。
朱老总听后,欣然采纳。
这件事,其实就体现了邓小平高超的政治水平,与毛主席是一脉相承的。
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确实帮了我们的大忙,这一点当然是应该感激的,但是,苏联的援助并不是没有条件的,我们也给予了苏联很多援助,双方是站在同等位置上的互相帮助,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援助。
这一点,毛主席早在当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中国人是有尊严的,你们可以援助我们,但绝不能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施舍我们,双方必须要站在同等位置上,互相帮助。
还有第二点,也是同样的道理,苏联虽然给予了我们很多援助,但是在很多重要的地方,并没有真正帮助过我们,中国取得的那些伟大的成绩,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所以,没必要把苏联的援助说得那么伟大。
毛主席曾经评价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确实如此,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邓小平在抓大方向上是非常有水平的,站得高,看得远,立场坚定,不卑不亢,不愧为毛主席之后的第二代领导人!
(参考资料:《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