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洛阳男子手腕骨折后面临“截肢” 河科大一附院“险中取手”为他带来希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高菊通讯员谢雅敏梁靓

“左手可能保不住了?”这个念头让57岁的罗先生(化名)陷入绝望。半个多月前,他因工伤致左腕骨折,又因有心脏病、肺结核病史,辗转多家医院屡屡碰壁,直到他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骨科,遇到副主任医师刘世琼。一次高难度手术,一份孤注一掷的托付,最终为他重新托起了生活的希望。

[1]辗转求医16天骨折难愈,多病史遇“手术禁区”

16天前,罗先生在矿山作业时不慎摔倒,左腕剧痛肿胀。当地医院检查显示,其左侧桡骨、尺骨茎突撕脱性骨折,仅做了夹板固定。可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手腕不仅没好转,反而错位愈发严重,连基本生活都受到影响。

抱着“保住左手”的最后希望,罗先生先后前往三家医院求治,却均被拒绝。“骨折已十多天,属于粉碎性骨折且错位严重,手术难度大。再加上有心脏病、肺结核,术中可能出现心脏骤停,术后易感染,没人敢接。”医生的话,让无儿无女、离异独居的罗先生陷入绝望——左上肢若丧失功能,以后的生活可咋办?幸好,经人推荐,他来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骨科,找到了刘世琼。

[2]医者担当,多学科会诊,为高难手术“铺路”

“患者的左桡骨骨折已16天,再拖下去,骨折不仅不好复位,而且因错位明显,保守治疗已无愈合可能。”刘世琼接诊后,迅速为罗先生复查。看着片子上严重移位的骨骼,再想到罗先生的处境,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他因为风险高就失去希望。尽管手术要面对“骨折复位困难”“心脏风险”“肺部感染”“术后感染”四重难关,刘世琼还是决定为罗先生争取机会。

在科室主任熊明月的指导下,刘世琼邀请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感染科、麻醉科专家进行会诊,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并共同制订手术方案。“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尽100%的努力。”刘世琼的话,让罗先生重拾信心。

[3]手术成功钢板固定,患者重获生机

手术开始后,实际情况远远比预设的还要糟糕。术中发现,骨头复位难度确实较大:骨折重叠移位明显,16天的延误更让复位举步维艰。术中,刘世琼屏息凝神,通过充分牵引、借助专业器械,精准将骨折复位,随后迅速植入钢板,用螺钉牢牢固定。1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由于罗先生有重度耳聋,术后,刘世琼每天都会提高音量,叮嘱他康复注意事项,并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如今,罗先生左腕已活动自如,伤口无感染,已顺利出院。“刘医生不仅技术好,还特别负责,是他救回了我的手!”罗先生说,是刘世琼的担当,让他重新有了靠双手生活的底气。

从“辗转求医”到“成功手术”,这场跨越16天的救治,不仅展现了河科大一附院多学科协作的硬实力,更彰显了开元院区骨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面对高风险,他们不退缩;面对患者困境,他们有温度——正是这份专业与担当,让更多像罗先生一样的患者,在绝望中收获了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