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油锅起火处置不当引发的家庭火灾与烧伤事故频发。为直观展示风险、纠正错误处置方式,杭州消防部门通过三组对比实验,还原油锅起火的危险真相与科学应对方法。
场景实验:室内浓烟成“头号杀手”,室外隐患藏于细节
实验首先对比了室内外油锅起火的不同风险。在室外通风环境下,油锅起烟需7-8分钟,火势扩散相对缓慢,但高温油星仍可能引燃周边枯枝、帐篷等易燃物,引发次生火灾。而在室内封闭空间,油锅起火后5-6分钟便会全面燃烧,火焰迅速蔓延至周围。
更危险的是,室内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大量有毒浓烟,会瞬间降低能见度并释放一氧化碳,成为比明火更致命的“杀手”。消防人员强调:“浓烟能在极短时间内致人窒息,还会阻碍逃生路线,许多伤亡事故正是源于浓烟导致的逃生失败。”
针对室外野炊场景,实验提醒需提前清理周边易燃物,选择避风处操作防止油星飞溅,并全程专人看管,同时备好灭火器、沙土等应急物资。
误区警示:移动油锅、用水扑救均属高危操作
“油锅起火后,慌乱中移动锅具是最常见的错误动作。”实验人员通过模拟实验还原了这一危险场景:将起火油锅倾倒在模拟人体手臂的猪肉和厨房抹布上,高温热油瞬间在“肌肤”上留下严重烫伤痕迹,抹布则被引燃并形成多个烧穿的坑洞。

消防人员解释,任何微小晃动都可能导致热油飞溅或锅体倾覆,加剧火势并造成人员伤亡。
更致命的误区是用水灭火。实验显示,水接触高温油的瞬间会发生爆燃,三四十厘米的火焰可蹿升至一米以上,热油飞溅范围大幅扩大。
科学应对:“锅盖灭火法”20秒见效,四步防范保安全
在科学灭火演示环节,实验人员展示了家庭最适用的“锅盖灭火法”:先立即关闭燃气灶开关切断能源,再沿锅边水平滑上锅盖完全覆盖,待油温自然下降、火焰缺氧熄灭后再开盖,整个过程仅需20-30秒即可灭火。
消防人员特别提醒,锅盖需与锅口大小匹配,且覆盖后不可立即掀开,否则未冷却的热油遇空气会轰然复燃。除锅盖外,足量沥干水分的青菜可通过降温隔绝空气灭火,干粉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平行扫射也能见效,但灭火毯和干粉灭火器需提前备于厨房并让家人熟知用法。
结合实验结果,消防部门发布四点核心提示:一是烹饪时必须“用火不离人”,避免接电话、刷视频等分心行为,全国超半数家庭火灾源于忘记关火;二是遇火情保持镇定,坚决杜绝用水浇泼;三是厨房常备灭火毯和干粉灭火器,定期检查完好性;四是若火势失控立即撤离,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切勿贪恋财物。
消防人员强调:“厨房安全无小事,正确的防范意识和处置方法,能有效避免‘一口锅引发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