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许多武器性能已超过美国,却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强,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更高。 这事的起点,是俄罗斯《独立报》引用专家瓦西里·卡申的话,说中国的主战装备在性能参数上已经压住了美国不少同行,但最大的问题是实战经验严重不足。 这话一出,国内外都炸锅了,回头一看也确实,像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光从速度和机动能力来说,确实是目前全球最让人头大的武器之一,美军自己的反导系统都说“很难拦”,还有055万吨驱逐舰,从吨位、雷达系统、垂发单元数量来看,早就甩开了美国的伯克级好几条街,但这些武器绝大多数只在演习场上亮相,真正打仗的机会还真不多。 专家也没藏着掖着,说得很直:你武器再强,不在高强度实战里磨一遍,问题藏得再深都没人知道,真要哪天开火才发现BUG,那可来不及了,问题是,这种说法对不对?中国军队这些年真就一直缺“实战”?你怎么看? 说到武器厉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数据,看谁射程远、谁载弹量大、谁速度快,仿佛数字大了就稳赢,但真正打过仗的都明白,那些纸面上的性能,只能算是“开局属性”,真正决定一场战争走向的,是装备在实战中遇过多少坑、爬过多少坑。 美军的F-35刚服役那会儿,哪儿哪儿都是问题,飞行员都被搞崩溃了,可现在成了全球最常被部署的第五代战机,不是因为它多完美,而是因为它被反复打磨出来了,美军的舰艇、电子战系统、指挥机制之所以那么成熟,就是因为它们这些年一直在干架。 对比来看,中国军工这几年进步飞快,很多装备一上来就走到了世界前列,但实战检验这一环确实短板明显,尤其是在复杂多变、充满干扰的现代战场环境下,没有“被打过”的经验,就很难说装备能不能稳定可靠。 即便中国军队常年参与维和、护航,面对的却大多是低烈度冲突,真要打起高烈度战争,那些复杂条件下的应对机制、操作系统、容错设计,是不是能像实验室里那么顺畅,这个答案目前没人能打包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军队其实非常清楚这个问题,这些年频繁开展多兵种、多装备实兵对抗演习,而且训练越来越偏向真实作战环境,比如模拟强电磁干扰、复杂地形、多目标接敌等场景,一步步在逼近实战。 而且像055型大驱、东风系列导弹也不再是“摆拍道具”,而是逐步走上实弹发射和远海实操阶段,这就是在补短板。但光靠演习还是不够,真正的技术进化一定要伴随对手的逼迫才会快。 这也是美军一边打仗一边“升级打怪”的核心逻辑,而现在,中国能不能在非战争状态下实现装备战力的真实化提升,能不能让每次演习都当成是“可能打起来”的推演,这才是新一代军工体系要面对的挑战。 今天的新式装备不缺科技含量,缺的是“危险中磨合”的那种韧劲,未来战场不是秀肌肉,而是搏命搏智的对抗,那些真正能撑起底气的装备,是在危险中爬出来的不是在图纸上长出来的,你觉得,中国新式武器怎么才能更快摆脱“没实战经验”这个短板?欢迎评论区一起来聊聊。 参考资料:中华网——俄专家点评: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美国,都有一个共同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