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泽连斯基想通了?还是无奈选择?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只要以当前战线为基础,“我们愿意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停火!” 三年前,他站在基辅街头,誓言“不放弃一寸土地”;如今,他却主动提出“以现状停火”。这究竟是战略调整,还是被现实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理想再坚定,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乌军正面临严重弹药短缺。仅155毫米炮弹,年度缺口高达120万发。前线士兵反映,许多部队每天只能分配到几发炮弹,连基本防御都难以维持。“我们不是不想反击,是真没炮弹了。”一名炮兵军官在社交平台无奈写道。 更糟的是,西方援助正在“退烧”。三年前,50多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如今,明确承诺继续供武的仅剩8国。欧盟承诺的200万发炮弹,实际交付已出现30万发缺口。美国因国内政治僵局,对乌军援屡屡延迟。 一位基辅分析人士直言:“乌克兰现在是‘有枪无弹’,靠意志撑着,但意志不能打炮。” 战争持续三年,乌克兰社会早已疲惫不堪。 IMF估算,战后重建需近5000亿美元。而目前,全国超四分之一人口——约1000万人——流离失所。城市断电、供暖紧张,许多家庭在寒冬中靠木柴取暖。 更关键的是,支持停火的民意持续上升。一项民调显示,支持与俄谈判的比例从去年的56%升至今年的64%。有网友留言:“我们不怕牺牲,但我们怕牺牲后,什么都没换来。” 最让泽连斯基难堪的,是外交上的“边缘化”。 就在他访美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普京已通电话,并敲定在布达佩斯举行高层会晤。这场关乎乌克兰命运的谈判,却没有乌克兰代表参与。 “大国谈完了,我们只能等通知。”一位乌克兰外交官苦笑。有分析指出,美国可能正推动“快速和解”——以部分解除对俄制裁为条件,换取俄方同意停火。而乌克兰的领土问题,或成谈判中的“可协商项”。 尽管乌方示好,俄方却并未接招。 克里姆林宫明确要求:乌克兰必须承认俄对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区的主权,并放弃加入北约,否则一切免谈。俄方已在这些地区推行卢布、发放护照,试图将“既成事实”合法化。 这意味着,乌克兰“先停火、后谈判”的设想几乎不可能实现。而俄方“先承认、再停火”的条件,又触及乌方政治底线——一旦让步,泽连斯基可能面临国内强烈反弹。 舆论两极分化。 支持者认为:“打了三年,该为人民争取喘息了。真正的勇气是懂得何时停手。” 反对者怒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前线士兵的牺牲算什么?” 一位退役军官在论坛发帖:“我们不怕死,但我们怕死得没有意义。” 泽连斯基的“松口”,是战场、外交、经济、民意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当最大的靠山开始与对手密谈,当弹药库见底,当民众在寒夜中挣扎,再强硬的姿态也难以为继。 但问题是:这场和平,乌克兰还能有多少话语权? 当协议签署时,那些失去家园的人,能否真正迎来春天? 或许,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