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是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当初为了把苹果从中国抢过去,那殷勤劲儿快把人哄晕了,现在产线刚落地、产能刚起来,立马就露出了獠牙,用几十年前的老法律当刀子,这操作真是又狠又无赖,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掰扯明白,让大伙都看清印度的真面目。 2020 年那阵儿,印度眼里的苹果就是块能救命的 “香饽饽”,知道苹果的产线能拉工厂、带就业,还能给自家脸上贴金,所以抢起来一点不含糊,把优惠政策堆得跟小山似的。 又是降进口关税,又是给建厂补贴,嘴里全是 “长期合作”“共促发展” 的漂亮话,就差把 “求你过来” 写在政府大门上了。 到了 2025 年初,更是直接砸出 2300 亿卢比的补贴,折成人民币得有 196 亿,没过俩月又追加 27 亿美元的激励金,专门给苹果和它的代工厂补成本,生怕人家嫌印度条件不够好。 苹果也是实在,看印度给的好处这么多,就真把生产线迁过去了 —— 从 2022 年开始,陆续把 8 条核心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富士康、塔塔这些代工厂也跟着砸钱,前前后后投了 50 多亿美元,在印度建了五家大工厂。 到 2025 年的时候,印度造的 iPhone 都占到全球四分之一了,连最新的 iPhone 17 都能在印度首发,表面看那叫一个 “双赢” 的热闹场面,谁能想到这全是印度早就布好的局? 等苹果的产线稳住了、产能提上来了,印度的真面目立马就露出来了,直接从抽屉里翻出个 “老古董”——1961 年的《所得税法》。 这里面有个叫 “业务关联” 的条款,印度税务部门硬是把它解读成:苹果把自己买的高端生产设备交给代工厂用,哪怕设备所有权还在苹果手里,也得算 “对工厂有实际控制权”,既然有控制权,就得按苹果全球的利润缴税。 这话听着绕是吧?其实说白了就是:不管你苹果在印度赚多少钱,都得按你全世界的营业额来交税! 咱来算笔账就清楚了 —— 苹果 2024 财年全球营收 3830 亿美元,可印度市场在里面占的比例还不到 2%,就算按印度的税率算,这额外要交的税也得有数十亿美元! 苹果之前拿的那点补贴,跟这笔钱比起来,简直就是毛毛雨,根本不够填这个坑,这不就等于苹果在印度白打工好几年吗?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怎么敢这么干?其实这早不是它第一次玩这套了,就是个 “割韭菜惯犯”,之前好多企业都栽在它手里。 就说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的事儿,更能说明印度有多无赖。2007 年的时候,沃达丰花了上百亿美元,通过开曼群岛间接收购了印度一家电信公司。 这种通过第三方避税的操作,在国际上都是常规操作,合法合规。可印度税务部门不干了,说这是 “不道德行为”,直接开了 26 亿美元的罚单。 沃达丰不服气,一路把官司打到印度最高法院,好不容易胜诉了,结果印度税务部门转头就去游说国会修改法律。 这些企业哪一个不是当初被印度的优惠政策吸引过去的?结果钱投了、厂建了,就成了印度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割就怎么割。 印度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地 “割韭菜”,说到底就是缺钱缺疯了。2025 年的时候,印度的财政赤字已经飙到 GDP 的 7.3% 了,印巴冲突之后,外资天天抛售印度国债,卢比汇率跌得一塌糊涂,政府手里根本没多少现钱。 而苹果刚好送上门来 ——50 多亿美元的工厂、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产能,这么大块肥肉,印度哪能放过?当初给补贴的时候说得比唱的还好听,现在一看苹果扎下根了,撤不了了,立马就翻脸不认人,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现在苹果算是彻底被架在火上烤了,想撤吧?50 多亿美元的工厂可不是说搬就能搬的,全球四分之一的产能都在印度,真撤了,不仅损失大,还得耽误全球供货;想不缴税吧? 印度一句话就能让工厂停摆,前期投的钱全打水漂;缴税吧?又开了个坏头,以后印度指不定还会想出什么招来薅羊毛,今天是按全球营业额缴税,明天说不定就敢要 “额外管理费”。 这段时间苹果的高管天天往印度政府跑,反复游说修改法律,可印度态度硬得很,说 “改法会削弱征税主权”,死活不松口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印度就是吃准了苹果撤不了,才敢这么嚣张。 苹果这事儿就是个醒目的教训,给所有想往印度跑的企业提了个醒:印度所谓的 “低成本”“高补贴” 背后,全是看不见的 “税务陷阱”,它就是个 “外资火葬场”,只要你来了,就别想带着钱平平安安走。 当初抢产线时的殷勤全是装出来的,等你把根扎深了,就露出 “割韭菜” 的真面目。现在苹果算是栽进去了,以后还有多少企业要被骗,真不好说。 但有一点能肯定,印度这么折腾下去,迟早会把自己的名声彻底搞臭,到时候再想吸引外资,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 毕竟谁也不想把钱投到一个 “翻脸比翻书还快” 的地方,等着被割韭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