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阳]俄罗斯宣布了 10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线上方式指挥了俄军战略核力

[太阳]俄罗斯宣布了 10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线上方式指挥了俄军战略核力量综合演习。 (参考资料:2025-10-22 京报网——普京指挥俄军战略核力量综合演习) 10月22日的视频画面里,普京的身影出现在俄军指挥中心的屏幕上。 随着指令下达,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的“亚尔斯”导弹拖着尾焰升空,巴伦支海水下50米处,“卡累利阿”号核潜艇弹出的“深蓝”导弹冲破海面,两架图- 95MS轰炸机则在云层上发射巡航导弹,所有弹头最终精准击中堪察加半岛的靶标。 这场横跨海陆空的演练,把俄罗斯“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战备状态摊在了阳光下。 这种大规模演习并不常见,军事专家早就指出,这类演练成本高昂且需多重安保措施,若非特殊局势不会轻易启动。 但正是这种“不寻常”,恰恰暴露了当前战略环境的紧张——美国RC-135S侦察机在白令海上空盘旋数小时追踪导弹轨迹的举动,早已把西方的关注写在了明面上。 西方媒体忙着给演习扣上“炫耀核肌肉”的帽子,却刻意忽略了前因后果,美国今年多次试射“民兵- 3”导弹和“三叉戟”导弹,还在军控问题上步步紧逼,《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明年2月就要到期,谈判却迟迟没有进展。 更别提北约刚发布的《北约2030》文件,直接将俄罗斯定义为“主要军事威胁”,这种围堵姿态很难不让人做出反应。 俄罗斯的回应充满针对性,演习特意检验了二次核反击能力——“亚尔斯” 1.2万公里的射程能覆盖全球主要目标,“深蓝”导弹半小时就能击中5500公里外的目标,这些数据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即便遭遇先发制人打击,依然有能力反击。 俄外交部前副部长奥尔忠尼启的话点破了本质:这不是挑衅,是让西方认清俄罗斯核力量仍在的政治信号。 演习背后,是俄罗斯社会与国际社会的双重焦虑,民调显示,超过半数俄罗斯人担忧核战争风险,这种不安源于美国在反导系统上的“东西夹击”——欧洲和亚太的反导部署,让俄罗斯感觉战略空间不断被压缩。 而对世界来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一旦失效,美俄将首次失去核力量约束,1.3万件核武器的阴影会变得更加沉重。 有意思的是,就在演习引发热议时,俄罗斯宣布将派军舰参加明年的“和平- 2021”国际演习,美英等国也会参与。 这种军事对峙与有限合作并存的状态,恰恰反映出当前局势的复杂性:没人愿意滑向冲突,但也没人愿意先做出让步。 当最后一枚巡航导弹击中靶标,这场历时数小时的演习宣告结束,但战略博弈才刚刚进入关键阶段,俄罗斯用“所有任务圆满完成”的结果证明了核力量的可靠性,而美国的反应将决定下一步走向。 军控专家林恩・鲁斯滕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就像曾经没人预料到全球疫情,核风险也可能在忽视中逼近。 这场远程指挥的演习,终究是一场“以实力求安全”的示范,在没有新的军控协议落地前,这样的威慑与反威慑可能还会反复上演,毕竟对俄罗斯而言,在常规力量不足以抗衡北约的情况下,核力量始终是最后的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