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遇挫时,“专业挽回”的承诺往往能击中人心。然而,这类看似暖心的服务背后可能暗藏消费陷阱。近日,常州市消协处理了一起相关投诉,消费者叶先生为挽回恋情支付1200元服务费后,仅收到格式化回复,最终在消协介入下追回1100元损失。
常州市消协近日接到叶先生的投诉。原来,叶先生因与女朋友闹分手,在网上找到我市一家情感咨询公司,希望借助专业力量挽回感情。该公司承诺,只要交纳相关费用,就能根据他与女友的聊天记录提供专属回复话术,“肯定能帮你挽回感情”。叶先生立即交纳1200元服务费,期盼能与女友重归于好。
但交钱后,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了叶先生的预期。咨询公司仅提供一些简单的格式化回复,面对叶先生的后续咨询,也没了前期推销时的积极态度。最终,叶先生与女友的感情没有任何进展,复合以失败告终。冷静下来的叶先生认为咨询公司未提供针对性专业服务,遂提出退款要求。
接到投诉后,我市消协工作人员立即与该情感咨询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辩称,已按约定提供服务,且合同中并未承诺双方关系一定会复合,因此拒绝退还费用。为妥善化解纠纷,工作人员开展了多次沟通与协商。
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一方面,认可咨询公司前期提供了部分服务,付出了一定劳动,依法应获得相应报酬;另一方面,明确该咨询公司前期“肯定可以挽回”的承诺误导了叶先生,其提供的格式化回复明显无法支撑叶先生的核心诉求,即便合同未书面约定结果,仍需承担相应责任。最终,咨询公司仅收取100元服务费,将剩余1100元退还给叶先生。
叶先生的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情感咨询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市消协分析,部分消费者因情感纠纷属于个人隐私,出现问题后多选择息事宁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情感机构虚假宣传、合同中设置霸王条款、履约打折的气焰。不少机构的服务合同中,“无结果不退费”等条款实质是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了消费者在服务未达预期时要求退费的主要权利。而处在情感危机中的人,感情本就脆弱敏感,容易被“肯定可以挽回”等虚假承诺打动,在情绪驱使下冲动消费,忽视对服务资质、合同条款的核查,为后续纠纷埋下隐患。
我市消协提醒,理性看待情感复合咨询服务,签订合同时重点关注服务约定,尽量明确服务量化标准(如咨询次数、话术定制数量、服务周期等);注重证据留存,明确维权路径。
我市消协同时呼吁,“情感挽回”行业企业应加强自律,规范经营范围与服务标准,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共同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