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跌了,我要不要趁现在买条金项链?”周末陪妈妈逛金店,我顺口问了在柜台工作8年的小姨,没成想她手里的计算器“啪”地一声放下,拉着我往休息区走,压低声音说:“可别傻了!现在这行情,普通人买金饰就是往‘坑’里跳。” 这话让我当场愣住——前几天刷短视频,满屏都是“金饰价格大跳水,现在入手血赚”的内容,有博主晒出周大福手镯的价格对比,10月初还卖510元/克,10月23日就降到478元/克,30克的镯子能省960元。小区宝妈群里更热闹,有人说“给娃囤了两个金锁,比存定期划算”,还有人组队去金店“抄底”,怎么到小姨这,反倒成了“坑”? 小姨没直接回答,先给我看了她手机里的价格记录:10月18日,品牌足金饰价495元/克;20日跌到482元/克,她以为行情稳了,还劝老顾客再等等;结果22日一早,价格突然反弹到503元/克,当天就有顾客跑来抱怨“前几天没买亏了”;可23日又骤降到478元/克,一天之内跌了25元/克。“这哪是正常降价?就是资本在‘割韭菜’。”小姨翻着记录叹气,“现在国际金价一天能波动70美元/盎司,有钱人都是几百克地买,涨5元就抛,跌8元就补,靠快进快出赚差价。普通人看到‘降价’就冲,等你下单,人家早就套现离场了,最后你手里的金饰,很可能就成了‘烫手山芋’。” 更让我意外的是,小姨说金饰根本不是“保值品”。我一直以为“买金饰就是存黄金”,可她给我算了笔账:一条30克的品牌古法金项链,售价480元/克,总价14400元。但这里面,黄金原材料成本只占70%,剩下的30%全是加工费、品牌溢价和门店租金。“你看这款项链,光加工费就120元/克,品牌再赚50元/克,真要拿去回收,商家只看黄金纯度,最多给你430元/克,到手才12900元,一买一卖就亏1500元。”小姨指着柜台里的首饰说,去年有个顾客花3万买了个金镯,今年急用钱想变现,回收价只给2.4万,当场就哭了,“说早知道买金条也不买金饰”。 小姨还提醒我,最近金饰骗局特别多。她上周遇到个顾客,在网上买了“3D硬金手链”,比实体店便宜30%,结果拿到店里鉴定,发现是镀金的,里面全是铜。“现在网上很多‘低价金饰’,要么是纯度不够,要么是空心充蜡,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小姨说,就算是正规金店,现在也有“一口价金饰”的陷阱,看起来便宜,折算成克数能到600元/克,比按克卖贵太多。 听小姨说完,我彻底打消了“抄底”的念头。其实买金饰,关键还是看需求:如果是结婚、送礼,或者就是喜欢戴,在预算内选款式就好,别想着“保值”;但要是想靠金饰赚钱,那真得慎之又慎。最后小姨给我支了个招:要是想存点黄金,不如去银行买“积存金”,每月存几百元,积少成多,既能换实物金饰,也能随时变现,不用担心中间的价格波动。 现在再刷到“金饰降价”的消息,我再也不会心动了。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捡便宜”,其实是别人设好的“局”。消费这件事,还是得理性一点,别被市场热度冲昏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