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谈判点燃希望,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为何不降反升? 美国大豆期货市场正上演一场多空力量的激烈较量。 美豆期货价格在近期触及一个月来的最高点后,依然在1000-1050美分/蒲式耳区间波动。 这令许多人感到困惑——一方面,中国对美国大豆的月进口量自2018年11月以来首次降为零,另一方面美国大豆本年度的出口检验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 但在看似不利的环境下,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的乐观情绪与美国国内强劲的压榨需求,却共同为大豆价格构筑了坚实的底部支撑。 01 贸易乐观情绪 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的乐观预期,成为推动美豆价格上涨的首要动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表示,他相信双方能够达成大豆协议,并希望中国购买“至少与之前数量相同的”大豆。 这一表态重燃了市场信心,促使投机基金停止打压大豆期货。 交易数据显示,大宗商品基金周一净买入美国大豆期货合约5000手,直接推动了价格反弹。 市场参与者倾向于相信全球贸易局势可能带来积极结果,这正是价格上涨的心理基础。 02 国内需求强劲 在美国大豆出口受阻的同时,其国内压榨需求却意外保持强劲,为价格提供了重要支撑。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达到1.978亿蒲式耳,处于历史第四高位。 这一数据环比增加4.24%,同比大幅增加11.59%。 压榨需求增长部分源于生物燃料行业的旺盛需求。美国环境保护署计划将2026年生物柴油掺混义务量提高至56.1亿加仑。 同时,9月份生物柴油可识别码较8月大幅增长,表明可再生柴油产量处于扩张阶段,进一步刺激了大豆压榨需求。 03 南美竞争与政府停摆 南美大豆的激烈竞争与美国政府停摆,构成了市场的双重压力。 巴西大豆出口正强势领跑,10月上旬出口量达216.6万吨,日均出口量同比增加26.5%。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已将10月巴西大豆出口预估上调至731万吨,同比大幅增加65%。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停摆导致市场数据缺失。美国农业部未能按期发布10月作物产量报告,使市场在评估供需平衡时出现盲点。 缺乏官方数据指引,加大了市场波动性,投资者只能依赖过时的数据和市场分析机构的预估。 放眼未来,美国大豆期货市场犹如一个等待双重引爆的炸药包——一头是中美贸易谈判的引线,另一头是南美天气变化的火花。 如果贸易谈判取得突破,中国重启美豆采购,价格可能迅速挑战10.5美元阻力位。 反之,巴西大豆创纪录的丰产预期将继续压制美豆价格的反弹空间,迫使价格再次考验10美元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