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五年级女儿来例假,杭州有爸爸联系老师,希望开出月经课,原因太直接了!班主任快速回应

最近,小狮妹在一位老师朋友圈看到了一组特别课堂的照片,上课的全是女生,大家围坐在榻榻米上,每人手上都拿着一张卫生巾,认真地盯着台上同样拿着卫生巾的老师,乍看视觉冲击很大,但从学生的表情上来看,大家上得很开心。

这位老师是杭州蕙兰未来科技城学校504班的班主任韦燕萍老师,她在朋友圈里写道:从身体的小变化、卫生巾的使用、日常护理的细节,把成长里的小秘密拆成轻松的知识点,看着他们从略带羞涩到认真实操,眼里慢慢亮起了“原来如此”的光。

晒出的照片里还有家长们的点赞:“感谢老师的用心,正确面对青春期”“以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现在她懂了,我们家长就特别安心”。

全班只有3个孩子和家长进行了交流

学生错误百出

小狮妹在学校里见到了韦老师,韦老师思维清晰,语速不快不慢,说起话来总是带着笑。

问她为什么会上这一堂特殊的课,她笑着说,有一位爸爸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段话,说女儿来月经了,有点担心,因为自己在初中的时候和同学经常起哄和嘲笑来过月经的女同学,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深感羞愧的同时,也觉得这和当时缺乏必要的生理教育有关。后面来月经的女生会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消除对月经的污名化,希望学校能够开设一堂生理课程,并能提供应急用的卫生巾或者购买卫生巾的地方。

“这位女生的妈妈这段时间刚好在国外,爸爸关注比较多,看得出爸爸也是非常细心的,他的建议非常好,我也有计划开设这么一堂课。当天我就给每位女生布置了作业,回去跟妈妈交流,为什么会来月经以及如何使用卫生巾。但是第二天我统计的时候,发现全班只有三位女生和家长进行了交流。经过询问,发现孩子们都有自己的顾虑:有些怕被家长说,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但更多觉得这是个人的隐私,更愿意跟同学交流,因为同学有同样的经历,能懂彼此的‘不好意思’。”

上课前,韦老师自掏腰包,买了很多长长短短的卫生巾。她把卫生巾贴在小手臂上,孩子们跟着她做。“我发现班上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特别是正反、长短怎么用都不清楚,甚至有孩子一脸懵地说她以为像贴贴纸一样,贴在外裤外面。”

在讲到经期卫生方面,韦老师说很多孩子没有意识到换卫生巾前后都要洗手,特别是换之前,这是非常要注意的事情。“我在跟孩子们讲内裤怎么晒的时候,发现全班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晾晒方法是内裤档晒在晾衣架的一肩上,确保晒到太阳,让紫外线消毒。如果内裤档朝下,那么裤子上残留的脏物会随着水都汇聚到裤底,非常不利于健康。”

“哦,原来是这样啊”

小狮妹在网上输入“卫生巾”三个字,不同于很多帖子是成人在回复,这些帖子下面学生跟帖的占多数,有询问卫生巾怎么使用的,也有询问什么时候来是正常的,还有询问来月经了还能不能长高等问题。

韦老师说,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们对生理特征、什么是月经、有哪些生理反应、经期注意事项,经期卫生这几个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整堂课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一句话:“哦,原来是这样啊。”比如,难怪某某同学声音变哑了;难怪某某同学最近穿了小背心。

“孩子们其实对于自己和同学的身体变化都有观察到,但还是处于似懂非懂阶段,大家更喜欢隐藏起来,一旦提及会比较敏感。比如有些孩子穿起了小背心,也会觉得不好意思,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变化,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学生,这一切跟吃饭一样正常,不让自己有困扰,也学会尊重他人。”

说起“困扰”,韦老师说学生反馈还是挺多的。比如有同学说,因为出现了血块,以为自己生病了,非常害怕;也有同学说,自己有时候会莫名其妙不开心,很容易发火,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因为这样,时常会和同学的关系弄僵,事后又会内疚好久;还有学生说自己有时候半个月来一次,有时候两个月来一次,是不是正常的......

在讲解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一一进行对照,从最初的略显尴尬到“原来大家都这样”的豁然开朗,韦老师说很庆幸及时上了这一堂课。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特别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会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对于未知的东西,人总是会感到害怕,更何况是孩子,通过自我对照,帮助他们疏通困惑,这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内容计划分两堂课来讲,接下来会给男生上《关爱青春期,男生青春期教育》,其中会涉及对女生关爱的内容。后面也会专门上一堂青春期男生女生如何相处的课程,帮助孩子们轻松度过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做妈的不如一个AI软件”

小狮妹问了身边的家长,发现很多家长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小王今年上初一,暑期来的例假。有件事情却让小王妈妈哭笑不得:“我前几天才知道,女儿例假一个月来两次,而且是上了一个AI平台才知道。我这个做妈的还不如一个软件。”

小王妈妈说,自己因为要生成一张图片,刚好手机在充电,就拿了女儿的iPad,打开软件才发现,女儿在上面问,一个月来两次例假正不正常?会怎么样?

“我问女儿这个事情怎么不跟我说,她说我又不是医生,问了也白问,而且这么个隐私的事情也不好意思来问。这么重要的事情,幸好发现了,不然对身体造成影响该怎么办。”

对于来月经,小王还闹过一个笑话。六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来了,她还没来,有些着急,经常会问自己是不是男的。有时候对着镜子看有没有长出喉结。

“小时候在游泳的时候经常被人误认成男孩子,她一直比较反感。刚好那个时候嘴巴周围长了一圈黑黑的绒毛,她就更加焦虑了,隔一段时间来问,怎么还不来。我跟她说晚一点来好,这样可以长高一些,人家还求之不得,但是她却不听,甚至让我带她去医院。后来我才发现这个软件给出了一种答案,就是外表是女孩,某些器官是男性的,但小孩子不懂,她怕自己是个男的。”

小王妈妈说,这个时候的孩子会特别敏感。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和朋友一起吃饭,提醒小王不能吃冰激凌,但是小王马上变得非常不高兴,连续说着不要说,不要说。

“这个事情发生过好几次,只要有人在,她不让提及任何相关的词,比如冷的、冰的等都不能说。对她来说是非常隐私的一件事情。像卫生巾怎么用,她从来没和我沟通过,有一次偶然看到,发现她使用方法都是错的,难怪洗裤子的时候经常洗到。”

“要是有专门一堂课就好了,能够系统化地指导一下孩子,有时候孩子不问,我也不好意思跟她说,即使说了也不够全面,怕说不好,像女孩子更应该懂得爱护自己。”

“要学会照顾女同学”

楼妈妈是一个非常乐观,开放的人,她的儿子今年上初二。她说会时不时跟儿子讨论青春期的一些话题,包括女生成长方面。

五年级的时候,五个同学约在一起亲子聚餐,有男孩也有女孩。聊着聊着,大家就一起嘲笑起班上刚来例假的一个女孩子,起因是课间大家看到了女孩子裤子上红了一片。

“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事情需要好好引导一下,我跟他们说嘲笑别人是不对的,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而且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代表着进入了青春期。后面我们一点点展开,从男孩的变化,讲到女孩的变化,我跟大家说,下次要是看到女孩再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可以提醒女孩用外套系在腰上,当时我还示范给大家看。我也告诉他们,必要的时候给女生倒一杯热水。女孩子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男孩子要学会照顾女孩子。当时几个孩子都很认可。”

楼妈妈说,后来每次儿子出现了新的变化,两人就会就这个阶段的新变化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就像看完电影相互讨论一样平常。“前两天,我自己来了例假,痛得不行,我就跟儿子讲,这个时候,我只能躺了,你要照顾我,帮我泡姜茶,给我当助手。希望从我身上,能够更理解女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