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高志强牛静芳通讯员尚高锋
在安阳,有一群化身特殊“追光者”的队伍,他们是安阳市尚百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他们以专业社工知识为灯塔,以志愿者爱心为火种,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残障人士需求,提供从生理帮扶到心理支持,再到社会融入的全方位服务,点亮了无数残障朋友生命中的“孤灯”。

郜先生:拐杖撑起尊严,从“拖累”到社区“郜叔”
62岁的郜先生,因肢体残疾与视力障碍长期卧床,始终觉得自己是家人的“拖累”,整个人也变得沉默寡言。
尚百帮社工得知情况后,不仅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把拐杖,更不断鼓励他走出家门。在社工的引导和志愿者的陪伴下,郜先生慢慢学会了独立行走。随着出行次数增多,他逐渐找回社交乐趣,不再是那个低头沉默的“病人”,而是社区里主动打招呼的“郜叔”。
这把拐杖,不仅支撑起郜先生的身体,更撑起了他的尊严,是项目“专业赋能”重塑残障人士个体尊严的生动体现。

朱先生:助浴椅解难题,“安心”洗浴不再是奢望
说话含糊、行动不便的朱先生,洗澡对他和妻子来说,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挑战。每次洗浴,妻子都得时刻守在旁侧,生怕他发生意外,两人常常为此心力交瘁。
社工在走访中,敏锐捕捉到朱先生“有个能坐着洗澡的椅子就好了”的心愿。随后,社工迅速行动,积极链接资源,很快为朱先生争取到一把助浴椅。
这把助浴椅,绝非简单的辅助器具。它让朱先生能安全坐着洗浴,也减轻了妻子的负担,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安心”与“省力”,成功解决了残障人士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小豪:康复陪伴助力,从“易怒少年”到“自信阳光男孩”
因出生意外导致肢体残疾的小豪,曾因康复进展缓慢而情绪暴躁,经常与家人发生争执,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他自己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社工了解到小豪的情况后,制定了专属康复计划,持续陪伴他进行康复训练,耐心给予指导。同时,社工发现小豪喜爱足球,便常常以足球话题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在交流中逐渐打开心扉。
在社工的帮助下,小豪的康复取得明显进展,还能独立参与社区活动。他慢慢变得自信开朗,从“易怒少年”蜕变为“自信阳光男孩”,生命中重新点亮了希望之光,充分证明了项目“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对残障青少年重塑积极心态的重要意义。
除了一个个感人的个案帮扶,尚百帮社工中心的“专业+志愿”联动模式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精准个案帮扶基础上,安阳尚百帮社工中心构建了由20家合作单位组成的“物资链接库”,为残障人士提供辅助器具和生活物资;社工主动上门开展“政策宣讲”,帮助符合条件的残障家庭申请补贴;2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为残障朋友提供温暖陪伴与实际帮助。
此外,社工链接社区策划节日聚会、无障碍观影、手工制作、上门义诊和康复指导等活动,搭建残障人士“走出家门的互动平台”,有效促进“残健共融”。接受服务的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心理状态重焕生机、社会融入度显著提高,相关感人故事被广泛报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助残事业,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