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外用”的药酒被他一口闷,抢救5天才脱险!律师:赠送者或需承担赔偿责任 一杯“好心”药酒,喝倒兄弟情谊?朋友的心意差点成了“索命符” 老汪怎么也没想到,朋友一番好意送的药酒,差点要了他的命。 那天他下夜班回家,想着喝点药酒活络下筋骨。朋友之前特意交代“这酒只能外用”,可他没当回事,觉得药酒嘛,喝一点应该没问题。结果没一会儿,人就倒在地上神志不清,双手拼命抓地,把家人吓坏了。 送到医院抢救,医生一看就说不是普通醉酒。后来才知道,那酒里竟然有曼陀罗——全身是毒的植物。老汪在ICU里躺了五天,才捡回一条命。 这事想想都后怕。他那个朋友也是一片好心,听说曼陀罗泡酒外用能止痛,特意弄来送给老汪。谁知道老汪会直接喝下去呢? 现在两个人见面都尴尬。朋友心里肯定委屈:“我明明说了只能擦不能喝,你怎么就不听呢?”老汪这边也难受:“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我这差点把命搭进去啊。” 这种“好心办坏事”的例子,生活中还真不少。 我有个亲戚,看邻居老人咳嗽,好心把自己吃的止咳药分给对方。结果老人有高血压,两种药一起吃完头晕眼花,差点摔倒。幸好送医及时,没出大事,但两家人从此不再来往。 还有个朋友,热心帮同事介绍对象,把自家表妹介绍给了单位同事。谁知两人相处半年就闹翻了,现在同事看见他就躲着走,觉得他介绍了不靠谱的人。 这些事都挺让人感慨的。本来都是出于好意,结果却弄得大家都不愉快,严重的还要承担责任。 法律上其实有明确规定——如果你送的东西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即使你是好心,也可能要负法律责任。就像那瓶药酒,如果老汪真要追究,朋友恐怕难辞其咎。 那我们以后还该不该好心帮忙了? 当然要帮,但帮忙得带点“分寸感”。像送药酒这种事,如果是外用药品,最好在瓶身上贴个明显标签,再三叮嘱。介绍对象也要慎重,不能光顾着牵线,还要考虑两个人合不合适。 最重要的是,涉及到健康和安全的事,千万别自作主张。不确定的东西不要送,不了解的偏方不要试。真正的好意,应该建立在负责任的基础上。 老汪出院后,和那个朋友还是见面了。两人坐在一块,半天没说一句话。最后朋友开口:“对不住,我真不知道这么危险。”老汪摆摆手:“也怪我,没听你的话。” 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两个人都从这件事里学到了东西。朋友以后送东西会更谨慎,老汪也不会再乱喝不明不白的药酒。 好心永远值得珍惜,但让好心结出善果,还需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和责任心。毕竟,谁都不想看到好心最后变成了伤心,甚至闹上法庭变成寒心。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爆料 药酒 分享今日的感悟 注:取材网络,如有侵权和不实之处,敬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