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傻钱多?55名中国消费者联名举报,要取消苹果税! 苹果这回是真的被“咬”了。 10月20日,55名中国iPhone和iPad用户集体出手,直接把苹果公司举报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理由很简单:我们不想再当“冤大头”了。 长期30%“苹果税”压在头上,连美国和欧洲都松绑了,中国用户却还得照单全收,这事能忍? 每当中国用户在App Store里买个会员、充个点卡,都要被苹果强行抽走30%的“服务费”。这个所谓的IAP(应用内支付)制度,说白了就是“你必须用我的支付系统,我还要收你高额佣金”。 用数据说话:2024年,中国用户为苹果贡献了64.4亿美元的“苹果税”,占了苹果在中国区营收的10%。 这比例可比美国和欧盟都高,更扎心的是,欧美市场早就通过法律把这“税”给砍了,只有中国用户还在“硬扛”。 美国法院早在2025年就判了,要求苹果必须开放第三方支付通道,还免佣金,欧盟更狠,直接开出5亿欧元罚单,还要求苹果第一年最多收12%,第二年再降到10%,日本也不甘示弱,年底前必须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 而中国用户呢?别说第三方支付了,连App Store之外的应用下载都不给你开口子。 其实早在2021年,就有中国消费者通过法院起诉苹果,指责其涉嫌垄断,虽然2024年5月那场诉讼被法院驳回,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明确了一个关键点:苹果在中国确实拥有市场支配地位。 这就像给苹果贴上了“你是巨头”的标签。而根据中国现行《反垄断法》,只要认定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就有权对其处以销售额1%到10%的罚款,并责令整改。 想想当年高通在中国被罚60亿元,苹果这回也可能迎来一次“巨额罚单”。 苹果在全球的策略一向是“能捂就捂,能拖就拖”,如果不是欧盟动真格、美国法院直接下判,苹果怎么可能放弃那30%的“肥肉”? 而此次中国消费者的举报,正好踩在了全球反垄断风口上,从欧美到日本,监管风暴正在逼迫苹果松手,中国加入这个阵营,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在为本国消费者争取公平。 30%的“苹果税”看起来像是个商业问题,实则牵扯的是国家的数字主权和市场公平,苹果长期把中国市场当“提款机”,规则不给变、佣金不给降,凭什么我们就得一直“多交钱”? 更关键的是,这种“封闭生态”模式不但扼杀了中国本土开发者的利润空间,也限制了支付行业的正常竞争。 你想用微信支付?不好意思,不允许,你想跳过App Store下载个小众应用?对不起,不行。 这哪像一个开放市场应有的样子?更像是苹果自己拉了一条高墙,把用户和开发者都围在里面收“过路费”。 别忘了,中国可是苹果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每年贡献的收入高达数百亿美元,而这次举报信中提到的预测数字更吓人:如果不调整,到2026年,中国用户支付的“苹果税”可能高达81亿美元,成为全球“头号金主”。 与其眼睁睁看着自己在全球被围剿,不如主动在中国市场进行调整,否则一旦监管落地,罚款是小事,市场份额一旦流失,可就再难挽回。 日本已经定了年底前整改,美国法院的判决也已落地,欧盟则早已开始执行新规,而中国这次的行政举报一旦被受理,很可能会成为苹果在亚太地区的又一场“硬仗”。 如果再不松口,苹果可能真的要在全球范围内迎来“税收寒冬”。 这更像是一场关于数字主权、市场公平和科技公司责任的“全民投票”,苹果过去靠的是技术优势和品牌溢价,现在要想继续吃香喝辣,就得学会尊重不同市场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中国这样体量庞大、监管日趋成熟的市场。 消费者不是提款机,开发者也不是被割韭菜的对象,苹果要在中国继续赚钱,就得学会“共赢”二字怎么写。 苹果该不该降“税”?从数据、法律、市场反应来看,答案已经很清楚了,未来这场博弈会走向何方,关键就看中国监管部门是否出手、何时出手。 而这55位用户,或许正是中国数字消费权益觉醒的起点。 信息来源:55名用户联合举报苹果:真以为中国人傻钱多?——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