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告中国“勿报复”。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警告中国,不要对协助美国发展关键产业的外国公司进行“报复”。此前,中国宣布制裁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旗下五家美国子公司。 要说中国为啥敢硬碰硬,看看咱们造船业这几十年的路就懂了。从只能造 “海上卡车” 挣辛苦加工费,到现在高端船型随便挑,抢了曾经垄断者的饭碗,这可不是靠偷靠抢,全是一代代造船人拿汗水堆出来的硬实力,制裁韩华海洋那几家子公司,不过是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公道。 早年间咱们造船业是真憋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船厂接的全是普通货轮,技术含量低得可怜,一艘船造下来挣的钱,还不够给外国买核心配件的零头。 那时候全球高端船市场被韩国、日本和欧洲死死攥着,尤其是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被叫做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就没几家能造,韩国更是垄断了 90% 以上的订单。 咱们想入门都没门,人家不仅不卖技术,连关键的钢材、阀门都卡着脖子,沪东中华的老工程师说过,那时候去国外考察,人家连船舱都不让靠近,只能隔着老远看个轮廓。 但中国人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别人不给技术,咱们就自己死磕。就说 LNG 船的核心技术薄膜舱,早年只有韩国能造 Mark Ⅲ 型,咱们只能造市场认可度低的 NO.96 型,2021 年全球份额还不足 10%。 沪东中华的团队泡在船厂好几年,图纸改了上万次,终于突破了 Mark Ⅲ 型技术。到 2022 年,中国 LNG 船全球份额一下子冲到 30%,今年更牛,中国船舶集团直接和卡塔尔签了 18 艘超大型 LNG 船订单,总金额超 400 亿,创下全球单笔最大造船订单纪录。 现在江南造船也加入进来,成了第二家能造大型 LNG 船的中国企业,中韩三七开的格局眼看着就要倒过来了,这都是实打实拼出来的。 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突破更解气。这种船被称为 “海上巨无霸”,全球 40% 的造船订单都集中在这,以前是韩日的天下。 但咱们造出了 24000TEU 级的 “达飞 塞纳河” 号,总长近 400 米,能装 23876 个集装箱,堆起来有 25 层楼那么高。 最关键的是,船身用的 “EH47 止裂钢” 是咱们自己突破封锁造的,以前这东西被国外垄断,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现在技术决定权攥在咱们手里。 还有那台 “绿色心脏”—— 全球最大功率的双燃料主机,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烧液化天然气比燃油船少排 85% 的氮氧化物,99% 的硫氧化物,正好踩中全球减排的节拍,现在全球 78.5% 的绿色船舶订单都被咱们拿下了。 有人说咱们是靠捷径?根本不可能。长三角 200 公里内聚集了上千家配套企业,零件缺了半小时就能补齐,这是几十年攒下的产业集群。 船厂车间里的智能化设备,能精准规划每根管子、每根电缆的走位,这是无数工程师熬夜改出来的程序。 工人师傅手里的焊接技术,能在零下 163 度的 LNG 舱里做到滴水不漏,这是成千上万次练习练出来的本事。 2024 年全球新接的造船订单里,74.1% 都跑到了中国船厂,手里等着造的船占了全球 63.1%,完工交付的也超过一半,这三个第一咱们已经连续 15 年攥在手里,靠的就是这种笨功夫、硬实力。 反观美国,才是真的霸道又无能。它出台《重建美国海事主导地位》行政令,搞 301 调查,对中国船只收高额港口费,还强制 “国货国运”,可美国籍船舶运力才占全球 1.4%,年造船能力连 10 艘都不到,要满足它自己的要求得造 300 艘船,得等 30 年! 结果只能让韩华这样的企业来填坑,现在反被咱们反制。它自己搞保护主义,导致造船份额跌到 0.8%,却不准中国发展,这哪是讲道理,分明是霸权逻辑。 现在咱们造船业订单都排到 2029 年了,新西兰放着韩国企业不找,非要把渡轮订单给中国,这就是实力说话。 从挣辛苦钱到掌握话语权,咱们靠的是 “别人不给就自己造” 的韧劲,靠的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靠的是对全球规则的尊重。 美国要是真有本事,就别搞制裁打压,好好提升自己的实力,不然再怎么警告,也挡不住中国造船业往前冲的脚步。 说到底,中国从来不怕事,但也不惹事。制裁韩华海洋的子公司,是对恶意打压的精准回应;造船业的突飞猛进,是对霸权逻辑的最好反击。 这底气,是造出来的,不是吓出来的。美国要是还抱着 “只许州官放火” 的心态,最后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 毕竟在硬实力面前,任何警告都是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