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蔡怡晴
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福建省常住人口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5岁
据介绍,目前,福建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4/10万、1.71‰、2.84‰,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健康中国行动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夯实健康基础。福建加大卫生健康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99元。去年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9.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福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5万个,医疗机构床位24.89万张,为全省4193万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福建是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探索形成了以三明医改为代表的系列典型经验,并得到有效推广。三明市获批全国唯一的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今年6月,福建在此前改革的基础上,出台了“清单式”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
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陆续实施一批医疗机构暖心服务行动,免陪照护、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先诊疗后付费”等改革广受好评。公立医院出院患者、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连续10年都位居全国前列,三级公立医院“国考”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六。
大病不出省
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为了让群众都能在家门口获得适宜的服务,福建围绕“大病不出省”,在福州、厦门、泉州建设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南平等其他设区市建设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其中6个布局在长汀、福鼎、晋江等省际边界及人口较多的重点县(市)。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实现地市全覆盖,通过加强市域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县域医学检验等“六大中心”的基层辐射率达到90%。县(市)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其中74.55%达到推荐标准,即相当于三级医院的水平。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总结推广长汀县国家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启动省级试点。实施薄弱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目前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8.63%,比2020年提升2.37个百分点。在2024年国家组织开展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综合评价中,福建省排名全国第五。
母婴安全核心指标
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四五”以来,福建在“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上取得了扎实进展。全省64.2%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87.57%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福建3个地市、2个机构入选国家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单位。28个试点县(市、区)累计为70万名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福建现有医养结合机构213家,医养结合床位5.95万张,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55.5%、57.4%。
福建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父母经济压力。育儿补贴制度的实施正在有序推进,已有82.51万人申报了信息,71.92万人通过了审核,目前各地正在加快推进审核和发放工作,确保育儿补贴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福建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为适龄女性接种130余万剂次。妇幼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质,5年来惠及1400余万人次。母婴安全核心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2020年分别下降31.01%、32.68%、19.55%。
在优化就医流程上,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目前福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提高就医效率。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跨地市共享互认,目前项目增至488项,累计互认金额超20亿元,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积极完善血费减免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惠及1.8万人次。
审核: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