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泉州市区府文庙内丝竹悠扬、掌声不断,“非鲤莫属”泉州历史名人民间文艺秀在此精彩呈现。这场融合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让现场的朋友们连连点赞,泉州对自身历史的珍视与传承的用心,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
据悉,此次活动由鲤城区委宣传部牵头,中共鲤城区委、鲤城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共鲤城区委史志室、鲤城区教育局、鲤城区文联、鲤城区社科联联合主办。活动依托“非遗进校园”工程,以活态展演为形式,深入挖掘10位泉州历史名人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核,借民间文艺的生动表达,增强社会对泉州历史名人及非遗保护传承的关注,为闽南文化赓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以童声合唱为载体,运用传统乐器与现代编曲碰撞出独特韵味。学校特意将传统戏曲中较少独立呈现的伴奏乐器推向台前,沉稳鼓点与纯净童声相映成趣,不仅让观众静心聆听,更展现出非遗种子在闽南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鲜活景象。

古韵里的家风传承同样动人。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14名学子带来的布袋戏《韩琦思亲》,以闽南语道出“孝道才是传家宝”的箴言。为让韩琦孝亲故事更具感染力,表演者们细致打磨每一个动作,仅韩母缝衣的木偶操作便练习不下百遍,通过灵动演绎,将“母慈子孝”的美好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让孝道文化直抵人心。

木偶剧《焚书断线》则添思想深度。世界级非遗提线木偶与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焚书》相遇,创作团队将李贽生命最后一夜与送餐衙役的灵魂辩论搬上舞台。千丝万缕的提线一提一放,既是木偶技艺的精湛展示,也暗喻李贽心中的万千思绪;“断线”的高潮一幕,更象征其挣脱思想枷锁、追求精神独立的崇高追求。

泉州用生动多样的形式把对历史的敬畏、对传承的巧思,织进了闽南文化的肌理。鲤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份用心,不仅让非遗技艺在代际传递中愈发鲜活,更让“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文化根脉,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得更深、长得更壮,持续散发着跨越时空的人文温度,也让每一个走近泉州的人,都能触摸到这座城市厚重又鲜活的灵魂。(供稿人:潘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