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国空军在失败的阴影下放弃霹雳-15,转而使用霹雳-16。 印度媒体“idrw”报道称,有消息称中国空军减少了对霹雳-15空空导弹的采购数量,转而大批量采购霹雳-16空空导弹,这一转变是因为印度在此次印巴冲突中获得了完整状态的霹雳-15E导弹残骸,这使得印度可以毫不费力获得中国先进空空导弹技术,印度已揭开霹雳-15导弹神秘面纱。 这种说法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印度媒体似乎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把偶然捡到的导弹残骸吹嘘成“技术大突破”。真实情况是,现代尖端武器的核心科技岂是靠几块残骸就能轻易破解的?导弹的制导系统、推进技术和材料工艺藏在层层加密与精密设计中,拆解残骸顶多算小学生级别的“手工课”。 中国空军的装备更新向来遵循科学规划和实战需求。霹雳-15作为现役主力导弹,其升级迭代早已纳入正常发展节奏。放眼全球,美国AIM-120导弹服役二十余年仍在不断改进,中国怎么会因一次无关痛痒的“残骸事件”自乱阵脚?这种逻辑好比说有人捡到苹果手机壳,库克就得连夜停产全线产品。 印度媒体的报道背后藏着更深的意图。通过夸大其词制造“中国技术恐慌”,既能为自身军工业的滞后找借口,又可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可惜事实胜于雄辩,2023年珠海航展公开展示的霹雳-15E改进型,其射程与抗干扰能力较早期型号有显著提升,这恰恰证明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持续领跑。 现代战争是体系化对抗,绝非单件武器的较量。中国空军构建的“预警-指挥-打击”链条中,霹雳-15仅是末端环节。即便对手获得部分参数,想要突破整个作战体系仍是痴人说梦。好比知道了菜谱配料,没有火候掌控与烹饪秘诀照样做不出美味佳肴。 更讽刺的是,当印媒沉醉于“技术窃喜”时,中国军工正在开辟新赛道。霹雳-16的研发早于所谓“残骸事件”数年,其设计定位本就是与霹雳-15形成高低搭配。这就像智能手机厂商同时推进旗舰机与青春版研发,却被曲解成“旧款失败才推新款”。 在军事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真正的强者永远着眼未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去年公布的“雷电场”智能空战系统,预示着第六代空战体系已初具雏形。执着于解剖过时装备的对手,恐怕连我们的尾焰都追不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