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对东方大国出狠招! 宣布从11月1日起对进口自东方大国的中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对进口客车加征10%关税。 这一举措不仅冲击东方大国相关产业,更给美国本土车企和消费者带来连锁影响。 从产业逻辑看,美国此举堪称“自我消耗”。东方大国虽非美国中重型卡车主要直接进口来源国,2024年对美相关出口额仅4210万美元,占其同类进口总额的0.26%,但关税仍会推高产业链成本。 以一辆需进口零部件的电动重卡为例,25%的关税将使其成本增加12.5万美元(按50万美元车价计算)。美国卡车协会明确警示,新关税会导致车队运营成本飙升、设备升级计划推迟。 而美国卡车运输承担着国内73%的货物运输,总价值超10万亿美元,成本上涨最终会传导至中小货运企业,使其经营雪上加霜。 对美国本土车企来说,通用汽车预计因关税承担50亿美元成本,福特汽车也将面临30亿美元损失。 这些成本压力几乎必然转嫁给消费者,即便购车时感知不明显,后续车辆维修、保养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若企业长期承压,不排除出现裁员、减薪等影响就业的连锁反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关税还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协作。墨西哥作为美国卡车产业重要配套基地,对中国零部件依赖度较高,关税直接扰乱北美协同供应链;欧洲车企也因美国的单边举措面临供应链调整难题,所谓“全球合作”在贸易保护主义面前形同虚设。 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本质是对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无视,也是对自身公信力的消耗。 在全球化时代,互利共赢、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任何动辄以强权推行单边主义的行为,最终都将反噬自身。 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发展到何种阶段,都需坚守公信力,践行互利共赢,尊重多元合作,倾听各方诉求,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美国加税看似保护本土产业,实则让成本层层传导。通用、福特需承担数十亿美元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推高维修保养支出。 中小货运企业因73%货物运输依赖卡车,成本上涨致经营承压,甚至可能引发裁员,暴露单边政策对民生的直接损害。 关税冲击北美高度协同的供应链,墨西哥作为美国卡车重要配套基地,因依赖中国零部件陷入困境;欧洲车企也面临供应链调整难题。 美国无视《美墨加协定》构建的合作框架,既损害盟友利益,又打破全球产业分工平衡,让“全球合作”沦为空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新全面关税 美国新一轮关税 美国全球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