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李陵能以5千步兵对抗数万骑兵,那是因为武装到牙齿了。一天就能把50万支箭泼水一样

李陵能以5千步兵对抗数万骑兵,那是因为武装到牙齿了。一天就能把50万支箭泼水一样泼出去,每支箭箭头以铁制按20克来算,50万支箭就要消耗2万斤的铁。而李陵那5000步兵全员装备铁甲,就全部按西汉铁甲35斤重来算。 说起西汉时候的边疆打仗,李陵那场浚稽山战役绝对是经典案例。五百步卒对上数万铁骑,还能撑上十来天,这事儿听起来玄乎,但仔细扒拉史料,就知道根儿在装备上。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写得清清楚楚,李陵带的这五千人是丹阳楚地的精锐弩手,全是步兵,没带一匹马,全靠两条腿和一身家伙事儿硬扛匈奴主力。汉武帝天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朝廷为了牵制匈奴右翼,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从酒泉出塞,李陵自告奋勇分兵五千,绕道居延塞北上,打算从侧翼骚扰敌军后路。结果一头撞上单于本部三万精骑,后来又拉来八万援军,总兵力碾压汉军十几倍。可李陵这支部队愣是杀敌上万,逼得匈奴用人海战术才耗干他们。为什么?就因为汉军那时候的冶铁技术牛,兵器甲胄远超草原游牧民,简直是武装到牙齿的节奏。 史书记载,李陵军一天就把五十万支箭射光了,这数字不是吹牛,是司马迁从军中老卒那儿打听来的可靠情报。想想看,五千人在战场上轮番拉弦,一波接一波的箭雨砸过去,匈奴骑兵根本近不了身。箭头用铁铸,按现代估算每个二十克重,五十万支加起来铁料就得两万斤。这可不是小数目,西汉时候铁矿开采和冶炼技术已经挺成熟了,河西走廊有不少铁矿,朝廷砸重金从各地调集资源,确保边军装备不缺。比方说,一斤铁得从矿石里提炼,过程费时费力,但汉军弩机设计精良,能用重磅强弩射两百步远,箭头铁制后穿透力强,专克匈奴的皮甲和轻盾。匈奴那边呢?他们的弓箭多用兽骨或石头磨头,射程短,杀伤力弱,司马迁说他们“弓力不及汉”,对上汉军铁头箭基本是白搭。五十万箭的铁耗费,背后是汉朝整个后勤体系的支撑,从长安运铁到边塞,靠驿站和劳役,一趟趟车马拉着矿石和成品箭杆,堆成小山似的供应前线。这不光是数量堆砌,更是技术碾压的结果,要是换成匈奴的骨箭,估计射一半就碎了。 再说铁甲,这玩意儿是汉军步兵的命根子。全军五千人都披挂铁甲,按西汉鱼鳞甲的标准,每副重三十五斤左右,这数据来自考古出土的汉代甲胄实物和文献推算。鱼鳞甲是用小铁片铆接而成,覆盖胸腹和肩臂,重量不轻,但防护牛。匈奴骑兵基本没铁甲,顶多裹层皮革或丝绸袍子,箭一扎就透。汉军这铁甲得用生铁炼熟铁,十斤生铁勉强出三到七斤熟铁,按最低三斤算,一副甲得耗一百多斤生铁,五千副就得五十多万斤。这铁从哪儿来?汉武帝时期,国家控制铁官,专营冶炼,河东、蜀地铁产量大,专供军用。士兵穿上后,行动虽慢,但面对骑兵冲锋时,能扛住大部分箭矢和矛刺。史书记载,李陵军在浚稽山被围,匈奴从山上居高临下射箭,汉兵三处受伤的躺车上歇,两处受伤的还赶车,一处受伤的继续抡兵器打,这韧劲儿全靠甲胄护身。要没这层铁壳,早散架了。相比之下,匈奴骑兵轻装上阵,机动性强但防护差,汉箭一轮下去,前排就倒一片,单于只好靠堆人数硬上。 当然,装备再好,也得士兵顶得住。李陵的五千人是精挑细选的楚地剑士和河西良家子,这些人从小吃得饱,练得苦,体格壮实。楚剑士以近战闻名,河西子弟适应边塞苦寒,拉弩时臂力大,连续射击不虚。史书记载,他们沿途藏了些军中眷属,李陵为防拖累,全杀光了,继续轻装打。这支部队没骑兵,全步战,靠军车围营当阵地,车上裹皮革,钉死地里挡马冲。匈奴弓力弱,射不穿汉车阵,只能绕圈子找破绽。汉军弩射程远,匈奴逼近百步就挨箭,杀伤效率高。第一仗对三万骑,汉军齐射就撂倒数千,匈奴退上山坡不敢下。单于拉援军八万,汉军边打边撤,转战千里,从浚稽山到居延附近,足有四百公里。途中过沼泽,匈奴放火烧芦苇,李陵军反烧隔离带自救;过峡谷,敌从山上扔石头,汉兵砍车辐当棍棒肉搏。十天下来,箭射光了,兵器折了,士兵剩三千多,还在峡谷里死磕,最后李陵见无路,投降了。四百人突围回塞,带回捷报,说杀了万余敌军。朝廷先夸,后来知道降了,汉武帝气得灭李陵三族。 这仗打得惨烈,但也暴露了汉军步骑不配的毛病。李陵本是骑都尉,擅长马战,却带步兵深袭,司马迁后来为他辩护,说是朝廷逼的。李广利大军在外没接应,李陵孤军无援,箭尽粮绝才破。匈奴那边,单于用人海耗,伤亡大但换来胜局,之后李陵在匈奴娶了单于女,封右校王,教他们练兵,还带三万骑反扑汉边塞,九天大战又败。十九年后,苏武出使被扣,李陵劝他降,苏武宁死不从,两人隔河对峙,李陵叹气走人。汉昭帝时,李陵再拒归汉,说大丈夫不能二受辱。到元平元年,前74年,他病死匈奴,六十来岁,埋在异乡。整个事儿看下来,汉匈对峙就是资源和技术比拼,汉朝铁器优势让小部队能硬扛大敌,但战略上还是输了面子。李陵这人,勇是真勇,降也是真降,没啥好美化的,史书上说他教匈奴骑射,害得汉边塞多事几年。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33
用户18xxx33 15
2025-10-25 16:18
李陵是矢尽粮绝力竭下被俘的,不是主动投降!奈何命运不公,有个叫李绪的降将帮助匈奴练兵被汉使者误以为是李陵,从而让汉武帝夷灭李陵三族,断了李陵找机会回归的念头!

不忘 回复 10-25 17:19
古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他要是有个像卫青一样的舅舅,恐怕历史会给他单独写一章。

用户10xxx89
用户10xxx89 5
2025-10-25 12:14
李陵靠的是连弩。(十连发)及弩车。那时已有连弩。后期诸葛亮说是他发明的。怎看?

小小小乐乐 回复 10-25 17:59
诸葛从来都没说过他发明连弩,记载也是改良

用户10xxx26 回复 10-25 15:04
改良的

用户10xxx87
用户10xxx87 5
2025-10-25 16:44
步兵有完整的防御阵列,只要排好阵型,草原骑兵特别是宋以前的草原骑兵基本都干硬冲,都是靠骑兵机动用弓箭弓箭,汉时好像连骑蹬都没有,步兵弓箭手比骑兵厉害多了,还有说李陵投降是没办法,为什么别人都能战死,那么多将领有几个被俘的,还是贪生怕死自以为贵族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最后贪生怕死这就是贵族的嘴脸,几十万汉军别人都能死他不能死,他以为他谁啊?
乐乐乐乐呀
乐乐乐乐呀 4
2025-10-25 12:47
50万支箭,5000人,人均一100支箭,差不多就是腰那么粗的一捆了,还只是一天的量,长途行军还有盔甲,刀械,粮食,怎么可能携带那么多东西,但凡有点脑子就知道是夸张了。

用户11xxx21 回复 10-25 14:00
去看看司马迁的史记,汉代步兵都有随行专门装载军资的牛车。

用户10xxx26 回复 10-25 15:06
有武刚车平时运输战时环绕成阵型防冲击

轻风春雨
轻风春雨 4
2025-10-25 13:09
让步兵去偷袭?这军事思想是否要反转
胡春凯
胡春凯 4
2025-10-25 12:02
冤怨缘
无怨无悔有几人
无怨无悔有几人 4
2025-10-25 10:41
骑兵打不过步兵很正常,

人生难得几个秋 回复 10-25 12:21
说反了

用户10xxx26
用户10xxx26 4
2025-10-25 15:03
听说匈奴用的部分钢刀剑质量超汉朝铁剑,是缴获西域的,那时候中亚有些国家冶铁技术也很发达
用户11xxx25
用户11xxx25 3
2025-10-25 13:33
全是武林高手,荆楚侠客
大汉耿护院
大汉耿护院 2
2025-10-25 13:55
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50万只箭,你知道什么概念吗?你知道 西汉时期全国铁产量有多少吗?

随风 回复 用户10xxx26 10-25 18:33
一天就射没了,后面用什么?,一天十吨铁,当时的冶炼技术能保障了么?

用户10xxx26 回复 10-25 15:06
每人负矢100,5千个人不是五十万只箭么

高美乐
高美乐 2
2025-10-25 18:37
人家用的是步兵战车摆出阵列骑兵乱转没有攻击点!
叼大全
叼大全 2
2025-10-25 17:14
匈奴有个毛线的丝绸袍子,这筐编漏了!
霸谈天下
霸谈天下 2
2025-10-25 11:57
李陵这五千人,是武帝花费重金进行试验的特种部队,这些步兵都是千挑万选的猛人。

用户10xxx87 回复 霸谈天下 10-25 20:23
你真是逗比,自己招募不代表自己出钱。没有朝廷允许谁敢私自募兵啊。赶汉书明确记载武帝让李陵当后勤支援李广利,李陵不愿意,选择自己另领一路。自己去看看历史书吧。汉武帝时期精锐只有骑兵。

霸谈天下 回复 10-25 18:47
你真的是纯属鬼扯,这是史书上说的,还有专门的纪录片详细介绍了这段历史。由国家出资,由将领选兵,和曾国藩的湘军是一个路数。还记得用了多少步兵给卫青和霍去病的十万骑兵运粮吗?整整五十万!

一号
一号 1
2025-10-25 17:18
带五千步兵去草原打骑兵本身就够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