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36年隐忍:努尔哈赤不是天生战神,而是明朝养出来的“安禄山” 万历十一年的辽

36年隐忍:努尔哈赤不是天生战神,而是明朝养出来的“安禄山” 万历十一年的辽东雪夜,没人把那个25岁的女真青年当回事。父亲和祖父刚死于明军误杀,他攥着十三副遗甲起兵,活像个拿鸡蛋碰石头的愣头青。谁能想到,这场看似以卵击石的复仇竟拖成了长达36年的“慢功夫”,更没人预料明朝亲手养出的“忠顺将军”会变成啃噬江山的猛虎。 很多人读努尔哈赤的故事,总觉得他是天生的“天命汗”,靠着过人神武一步步统一女真。可翻开时间线就会发现,这位后金开国者的“崛起”满是耐人寻味的“慢”。1583年起兵时,他只敢盯着建州女真内部的小部落开刀。 直到1616年,也就是折腾了整整33年后,才敢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即便这时,蒙古部落没归顺,朝鲜没臣服,就连女真内部的叶赫部还在跟他死磕。 这“慢”背后藏着辽东最复杂的权力棋局。女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下面还分着几十个小部落,彼此攻伐互相牵制,比中原的诸侯混战还要混乱。按照明朝长期的“辽东平衡术”,本该是哪个部落冒头就打哪个,绝不让任何一方独大。这就像当年汉朝制衡匈奴、唐朝安抚回纥那样,靠“以夷制夷”稳坐钓鱼台。 可偏偏在努尔哈赤崛起的36年里,明朝的“平衡术”失灵了。不是明朝看不到,而是负责辽东防务的关键人物李成梁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位镇守辽东三十年的“辽东王”手里握着明朝最精锐的边军,却对努尔哈赤的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史书记载里,李成梁曾多次“围剿”女真部落,每次都精准绕开努尔哈赤的势力范围。甚至有学者考证,李成梁还曾默许努尔哈赤吞并弱小部落,暗地里给过他粮食和铁器的资助。 李成梁之所以这么做,说穿了是明朝将的“私心”。敌人越强大,边军越重要,朝廷给的军饷和权力就越多。对李成梁来说,一个“听话又能打”的努尔哈赤比一群一盘散沙的女真部落更有用。既能靠他牵制其他部落,又能借着“女真未平”的由头牢牢攥住辽东的兵权。 而努尔哈赤也看透了这层利害,他一边对明朝装出“恭顺”模样,年年进京朝贡,接受明朝封的“建州左卫龙虎将军”头衔;一边借着明朝的“默许”悄悄吞掉一个个竞争对手,把分散的女真部落拧成了一股绳。 直到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朝才猛然惊醒。那个温顺了三十多年的“龙虎将军”已经成了能一口气吃掉十万明军的猛虎,可这时再想收拾已经晚了。 后来清朝的史书里,总把努尔哈赤的崛起写成“天命所归”,却刻意抹去了他早年对明朝的“恭顺”,也淡化了李成梁的“纵容”。可只要顺着时间线往下看就会发现,努尔哈赤不是天生的战神,他更像一个升级版的安禄山。靠着朝廷的信任悄悄壮大,等朝廷反应过来时,早已尾大不掉。 这场持续36年的“隐忍崛起”,说到底不是努尔哈赤有多神武,而是明朝的边防线先从内部烂了。